字典二二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山南西道

山南西道

①唐开元二十一年(733)分山南道置,为十五道之一。治所在梁州(后改兴元府,在今陕西汉中市)。辖境相当今陕西秦岭、甘肃嶓冢山以南,四川江津、永川等市县以北,陕西佛坪、西乡、镇巴和四川城口、开县、大竹、邻水以西,嘉陵江流域以东地区。乾元元年(758)废。作为地区直至五代仍沿用。

②唐方镇名。至德元年(756)置山南西道防御守捉使,广德元年(763)升为节度使,寻降为观察使,治梁州(后升兴元府,治今陕西汉中市东)。领梁、洋、集、壁、文、通、 巴、兴、凤、利、开、渠、蓬十三州。建中元年(780)升为节度使。兴元元年(784)增领果、阆两州。此后辖境逐渐缩小。景福元年(892)为李茂贞所据,仍领兴元府及集、壁、文、通、巴、开、渠、蓬八州。天复二年(902)又为王建所并。至天祐末所领仅限兴元一府。五代地属前、后蜀。北宋初废。


(1)唐开元二十一年(733年)分山南道西部置,为全国十五道之一。采访处置使治梁州(治今陕西汉中市)。辖境约当今陕西省秦岭山脉及支脉嶓冢山以南,汶水河、子午河、大巴山和四川省开江、大竹、邻水等县以西,嘉陵江和阆中、南部、西充等市县以东;重庆市涪陵区、开县以西,永川、大足等市县以东,江津、南川、武隆等市县以北地区。乾元元年(758年)废。(2)唐方镇名。至德元载(756年)置山南西道防御守捉使,广德元年(763年)改为观察使,治梁州(后升兴元府,治今陕西汉中市东),领梁、洋、集、壁、文、通、巴、兴、凤、利、开、渠、蓬十三州。建中元年(780年)升为节度使。兴元元年(784年)增领果、阆两州。此后辖境逐渐缩小。景福元年(892年)为李茂贞所据,仍领兴元府及集、壁、文、通、巴、开、渠、蓬八州。天复二年(902年)又为王建所并。至天祐末所领仅限兴元一府。五代地属前、后蜀。北宋初废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日落县

    唐置,属羁縻棠州治。治所在今老挝甘蒙省东北甘结。后废。古县名。唐置,治今老挝甘蒙省甘吉。属安南都护府棠州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引贾耽《边州入四夷道》:“自驩州西南三日行,度雾温岭,又二日至棠州日落县。”

  • 大水河屯

    即今吉林永吉县西北大绥河镇。清光绪《吉林通志》卷15吉林府《屯镇》:正西“四十五里大水河屯”。民国熊知白《东北县治纪要》吉林永吉县:“县属大水河,位于县市与长春道路上交叉点。”

  • 南新市县

    东汉置南新市侯国,属江夏郡。治所在今湖北京山县东北六十八里。西晋改为县。南朝宋改为新市县。古县名。三国魏置,治今湖北省京山县东北。属江夏郡。南朝宋改为新市县。

  • 弓兵营

    在今福建南平市旧城西水门外。南宋嘉定五年(1212)建。元废。

  • 龙涎屿

    古岛屿名。即今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西北海上之布腊斯岛。一说即今龙多岛。元汪大渊《岛夷志略》:龙涎屿“屿方而平,延袤荒野,上如云坞之盘,绝无田产之利。每值天清气和,风作浪涌,群龙游戏, 出没海滨,时吐涎

  • 梅子口寨

    在今湖南安化县东南百里。《清一统志·长沙府二》 “七星寨” 条: “宋太平兴国中,平梅山蛮,因立五寨,以为防御,曰梅子口、七星、首溪、白沙、蜉蝣……按梅子口寨,今名镇安寨。”

  • 胡弩镇

    唐置,属安西都护府。在今新疆和田县南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 引贾耽 《四夷路程》: 于阗“南六百里有胡弩镇”。古镇名。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县南。唐时位于于阗南六百里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:于阗南六百里

  • 比求县

    唐仪凤二年(677)置,属巩州。治所在今四川珙县南。天宝元年(742)属因忠郡,乾元元年(758)属巩州。后废。

  • 徐县

    西汉置,为临淮郡治。治所即今江苏泗洪县南大徐台子。东汉属下邳国。三国魏属下邳郡。西晋属临淮郡。东晋废。古县名。西汉置,治今江苏省泗洪县东南半城镇。为临淮郡治。东汉属下邳国。三国魏属下邳郡。晋属临淮国。

  • 大母桥

    在今青海循化撒拉族自治县东清水河注入黄河处。一说在今青海乐都县西南。《魏书·吐谷浑传》:世祖拓拔焘“诏晋王伏罗率诸将讨之,军至大母桥,……慕利延走白兰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