岑峰山
在今山西静乐县城东。《清一统志·忻州》:岑峰山“在静乐县治东五十步,冈峦延亘,城之东北隅跨其上”。
在今山西静乐县城东。《清一统志·忻州》:岑峰山“在静乐县治东五十步,冈峦延亘,城之东北隅跨其上”。
即铁。春秋卫邑。在今河南濮阳市西南十里。《公羊传》 作 “栗”。古邑名。又作铁。春秋卫地。在今河南省濮阳市西北。《公羊传》哀公二年(前493年):“晋赵鞅帅师及郑轩达帅师战于栗。”即此。参见“铁”。
①即古到刺山水。在今河北蔚县东。《清一统志·宣化府二》 引 《旧志》: “金河在蔚州东南七十里。发源小五台山,西北流入壶流河。其水映石如金,故名。”②即古芒干水。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南大黑河。《隋书·
明永乐四年(1406)置,治所在今内蒙古科右前旗北公主陵附近。后废。明永乐四年(1406年)置,治今内蒙古自治区乌兰浩特市北公主陵附近明代古城。属奴儿干都司。嘉靖四十二年(1563年)向明朝请求袭职。
又名定西岭驿。在今云南大理市东南,凤仪镇南四十里。兼置巡司于此。
在今湖南道县西北五十里。《方舆胜览》卷24道州: 营道山 “其始名曰营阳,又曰南营,又曰洪道”。《明一统志》 卷65永州府: 营道山 “亦名龙山。状似蟠龙。……唐改曰弘道,至宋始改今名”。
在今山东阳谷县东北二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33阳谷县:小韩寨“元知院官韩志所修筑。亦曰小韩寨,城遗址犹存”。
①在今湖北武穴市北。《舆地纪胜》卷47蕲州:多云山“在广济县十五里。天欲雨,则山先出云”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6广济县:多云山“在县(今梅川镇)东十五里。多云水出焉,流入罗田县界”。②在今湖北罗田县东北。
春秋时鲁邑。在今山东泗水县东南。《春秋》: 襄公十七年 (前556),“齐侯伐我北鄙,围桃”。《水经·泗水注》: “水出卞县故城东南桃墟西北。春秋昭公七年,谢息纳季孙之言,以孟氏成邑与晋而迁于桃。杜预
即今四川三台县西北金石镇(大石缸)。清嘉庆《四川通志》卷29三台县:大石缸“在县西北一百里”。
明洪武二十八年 (1395) 置,属碣石卫。即今广东汕尾市东南捷胜镇。明洪武二十七年(1394年)置,治今广东省海丰县东南捷胜。属碣石卫。清雍正九年(1731年)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