平丘
春秋卫邑。在今河南封丘县东南平街。《春秋》:昭公十三年(前529)秋,公会刘子、晋侯、齐侯等诸侯“于平丘”。即此。
古邑名。春秋卫邑。在今河南省封丘县东。《春秋》昭公十三年(前529年):“公会刘子、晋侯、齐侯、宋公、卫侯、郑伯、曹伯、莒子、邾子、滕子、薛伯、杞伯、小邾子于平丘。八月甲戌,同盟于平丘。”即此。西汉置县。
春秋卫邑。在今河南封丘县东南平街。《春秋》:昭公十三年(前529)秋,公会刘子、晋侯、齐侯等诸侯“于平丘”。即此。
古邑名。春秋卫邑。在今河南省封丘县东。《春秋》昭公十三年(前529年):“公会刘子、晋侯、齐侯、宋公、卫侯、郑伯、曹伯、莒子、邾子、滕子、薛伯、杞伯、小邾子于平丘。八月甲戌,同盟于平丘。”即此。西汉置县。
明洪武二十三年(1390)置,在今贵州贵定县东。《明一统志》卷88新添卫:谷忙关“在卫城(今贵定县)东一十五里”。
即今广东顺德市西龙江镇。明万历《广东通志》卷16:顺德县有“龙江墟”。
清雍正三年 (1725) 置,治所在右玉县(今山西右玉县)。辖境相当今山西朔州市与左云、右玉以及内蒙古凉城、卓资县地。1912年废。清雍正三年(1725年)置,治右玉县(今属山西)。属山西省。辖境约当
明永乐四年 (1406) 置,属奴儿干都司。治所在今蒙古国东方省之哈拉哈河。
唐武德四年 (621) 置,属铜州。治所在今广西北流市东南。贞观八年 (634) 属容州。北宋开宝五年 (972) 废入北流县。古县名。唐武德四年(621年)置,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容县西南。属铜州,后
又作都波,敕勒 (铁勒) 诸部之一。在今俄罗斯萨彦岭以南、唐努山以北之图瓦省。隋时属东突厥。唐属安北都护府。《新唐书·回鹘传·都播》: 都播 “亦曰都波,其地北濒小海,西坚昆,南回纥”。
在今山东栖霞县东南三十里。清光绪 《山东通志》 卷33: 蛇窝泊 “有三源: 一出钜齿山西南经跳鱼台转黄条,一出玉皇顶转初家疃经河崖村,一出唐山后经朱留村,总会于蛇窝泊,入莱阳五龙泊”。
即今湖南望城县东十里湘江东岸丁字镇。清嘉庆《长沙县志》卷4:丁字湾“砠石崔嵬,横出岸外,水至此出入迂回,形如丁字,故名”。
在今陕西兴平市北二里。《元和志》 卷2兴平县: 始平原 “东西五十里,南北八里,东入咸阳界,西入武功界”。
明洪武中置,属临安府。治所在左作村(今云南红河县东南三十三里石头寨)。清康熙四年 (1665) 改土舍,后属石屏州。嘉庆二十四年(1819) 改属建水州。1913年设行政区。明改七溪部置,治今云南省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