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二二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平武县

平武县

①西晋太康元年(280)改广武县置,属阴平郡。治所在今四川青川县西南青溪镇。一说在今平武县东北。取阴平郡与广武县各一字为名。南朝宋属北阴平郡。梁废。西魏复置,属江油郡。治所在今四川平武县东南二十里古城镇。隋属平武郡。唐贞观八年(634)废入江油县。

②明万历十九年(1591)改宁武县置,为龙安府治。治所即今四川平武县。民国初属四川西川道。1928年直属四川省。


在四川省北部,东北与甘肃省毗邻。属绵阳市。面积 5947.8 平方千米。人口18.6万。辖9镇、16乡(含5藏族乡)。县人民政府驻龙安镇。三国蜀汉置广武县,治今县东北,属阴平郡。西晋太康元年(280年)改广武县名平武县,治今平武县东古城镇。三国魏邓艾攻蜀,自阴平行无人之地,凿山通道作桥阁,山高谷深,甚为险难,“艾以毡自裹缚而下,将士攀木缘崖,鱼贯而进,先登自江油,即此地。晋于此置平武县”(《太平寰宇记》引《魏志》),平武县或以此而得名。属阴平郡。南朝宋属北阴平郡。梁废。西魏复置,属江油郡。隋废江油郡,平武县属平武郡。唐贞观八年(634年)省入江油县。南宋宝祐末移江油县于今江油市。明万历十八年(1590年)析江油县置宁武县;十九年复名平武县,治今址,为龙安府治。1913年裁府留县,属川西道。1914年属西川道,1928年直属四川省。1935年中国工农红军于此建平武县及平南县苏维埃政府。1950年属川北行署区剑阁专区,1952年属四川省广元专区。1953年属绵阳专区。1968年属绵阳地区,1985年属绵阳市。地处四川盆地北缘,秦巴山地西南。涪江自西入境,于中部北纳夺补河(火溪河)后东南流出境。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。县西北建有王朗自然保护区,有大熊猫、***、羚牛、红腹角雉及冷杉、云杉等国家保护珍稀动、植物。平平农产有玉米、小麦、薯类,以产茶叶、核桃、木耳、生漆著称。北部山谷开阔,多草场,为牦牛、绵羊放牧地。有铁、锰、金、钨等矿。有水泥、造纸、淀粉、锰粉、水电等工业。境内有绵江平、青平、松平等公路。纪念地有红军碑林。名胜古迹有报恩寺及三国蜀汉江油关故址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河南府

    唐开元元年 (713) 改洛州置,治所在洛阳、河南二县 (今河南洛阳市)。辖境相当今河南济源市及洛宁、渑池等县以东,新密、巩义二市以西伊、洛、河流域。金兴定初改为金昌府。元改为河南府路。明改为河南府。

  • 荆门府

    元至元十四年 (1277) 改荆门军置,属荆湖北道宣慰司。治所在当阳县 (今湖北当阳市)。十五年 (1278) 移治长林县 (今湖北荆门市),降为荆门州。元至元十四年(1277年)升荆门军置,治当阳县

  • 唐述山

    又名积石山、小积石山。在今甘肃永靖县西南杨塔乡境内黄河北岸。炳灵寺开凿于此。《水经·河水注》: “黄河北有层山,山甚灵秀,山峰之上立石数百丈, 亭亭桀竖, 竞势争高, 远望๒

  • 东女国

    西藏古代族部名。亦作女国。地在今西藏昌都地区东北部及四川西北部。《旧唐书·东女国传》:“东女国,西羌之别种,以西海中复有女国,故称东女焉。俗以女为王。东与茂州、党项接,东南与雅州接,界隔罗女蛮及白狼夷

  • 广州市

    1918年设广州市政公所,1921年改设市政厅,属广东省。1925年改设广州市,为广东省会。治所即今广州市。1930年1月改置特别市, 同年8月降为广东省辖市。1947年6月升为院辖市。1949年10

  • 桐栖港

    在今海南省陵水黎族自治县南。《清一统志·琼州府一》: 桐栖港 “在陵水县南三十里。一名卤水港。又名南山港。《府志》: 明万历十七年,海贼李茂党掠陵水,由桐栖港入,兵备孙秉阳破之”。在今海南省陵水黎族自

  • 张泽镇

    即今上海市松江县东南张泽镇。清时有把总驻守。光绪《江苏全省舆图》华亭县:“张泽镇在城东南一十八里。”

  • 大沙湾

    在今台湾基隆市东北基隆港内外港交接处之东。包括海滨及岸东居民区。有长约500米的沙滩,故名。 日本占领期间, 以法国孤拔1884年率军侵台时在此登陆而改名孤拔海滨,并称居民区为真砂町。现为海军营区,并

  • 武关县

    西魏置,为武关郡治。治所在今河南西峡县东南。隋开皇初废。古县名。西魏改东恒农郡置,治今河南省内乡县西。为武关郡治。隋初废入菊潭县。

  • 小珠山

    亦作小朱山。在今山东胶南市东北。元于钦《齐乘》卷1:大朱山“旁有小朱山,错水所出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