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二二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建宁县

建宁县

①三国吴置,属长沙郡。治所即今湖南株洲市。西晋泰始中移治今株洲县南淦田镇西南。隋废。唐武德四年 (621) 复置,属南云州。贞观元年(627) 废。

②南朝宋大明八年 (464) 改建宁郡置,属西阳郡。治所在今湖北麻城市西南。南齐复改为郡。

③南朝宋置,属宋熙郡。治所在今广东高明市或鹤山市境。隋平陈,废入平兴县。

④北魏置,属城阳郡。治所在今河南泌阳县境。西魏废。

⑤唐武德四年 (621) 置,属南州。治所在今广西博白县东南五十里柯木。六年 (623) 属白州。天宝初属南昌郡,乾元初属白州。北宋开宝五年 (972)废。

⑥北宋建隆二年 (961) 南唐置,属建州。治所即今福建建宁县。太平兴国五年 (980) 改属邵武军。元属邵武路。明、清属邵武府。民国初属福建北路道。1914年属建安道。1928年直属福建省。

⑦北宋乾德三年 (965) 升白臼征科巡院置,属江陵府。治所在今湖北石首市东七十里。熙宁六年(1073) 废。元祐元年 (1086) 复置。崇宁五年(1106) 又废。

⑧金正大三年 (1226) 升建宁堡置,属葭州。治所在今陕西府谷县西北七十里。蒙古至元六年(1269) 省入府谷县。

⑨元至元十一年 (1274) 改白崖千户置,属赵州。治所在今云南弥渡县北部红岩附近。至元二十五年 (1288) 废入州。


(1)古县名。(1)三国吴置,治今湖南省株洲市。西晋移治今湖南省株洲县南淦田镇古城矾。隋开皇九年(589年)并入湘潭县。唐武德四年(621年)复置,贞观元年(627年)又并入攸县。三国吴至南朝陈属长沙郡,唐属南云州。(2)南朝宋元嘉二十七年(450年)置,治今广东省高要市东南境。属宋隆郡,孝建时改属宋熙郡。齐建元时又改属宋隆郡。隋开皇时废。(3)南朝宋大明八年(464年)降建宁郡置,治今湖北省麻城市西南。属西阳郡。隋省。(4)唐武德四年置,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白县西。属白州。北宋开宝五年(972年)废。(5)北宋乾德二年(964年)置,治今湖北省石首市东。属江陵府。熙宁中废,元祐元年(1086年)复置,崇宁五年(1106年)废。(6)金末升建宁堡置,治今陕西省府谷县西北。属葭州。蒙古至元六年(1269年)废。(7)元至元十一年(1274年)置,治今云南省弥渡县西北红岩街。属赵州。二十五年废。(2)旧县名。太行抗日根据地设。1943年7月由山西省高平、陵川、长子、长治四县析置。同年10月撤销,仍归各县。(3)今县名。在福建省西北部、富屯溪又流金溪上游,邻接江西省。属三明市。面积 1705 平方千米。人口14.4万。辖4镇、6乡。县人民政府驻濉城镇。东晋置绥城县,属建安郡。隋开皇九年(589年)省。唐武德四年(621年)析邵武县地复置绥城县,属建州。贞观三年(629年)省入邵武县。乾元二年(759年)以故绥城县地置黄连镇。乾符五年(878年)为义宁军。后废军,改为永宁镇。南唐改立为永安场。北宋建隆二年(961年)南唐升为建宁县,取建州安宁之意命名,属建州。太平兴国六年(981年)划入永安场,改属邵武军。元属邵武路。明、清属邵武府。1913年属北路道(1914年改建安道),1928年直属福建省。1931—1934年曾为中央苏区辖县。1949年属第二专区,1950年属南平专区,1970年改属三明专区(1971年改称三明地区)。1983年属三明市。地处武夷山中段,宁溪流贯境内。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。富木材、竹等资源,森林覆盖率66%。农产有稻、甘薯、大豆等。特产“建莲”、“明笋”。矿产有白云母、长石、瓷土、沙金。工业有森工、食品、机械、造纸、化学、电力等。甘家隘为下甘公路终点。纪念地有红一方面军司令部和指挥部旧址。濉阳镇曾为中华苏维埃军事委员会、闽赣省委和省苏维埃驻地,辟有纪念馆和陈列馆。县境内的万安桥、邱家隘、将军殿、驻马寨、西山等地为红军反“围剿”战场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银山镇

    北宋乾德五年 (867) 废银山县为镇,属盘石县。即今四川资中县南四十里银山镇。明置巡司于此。(1)在山东省东平县西部偏北。面积98.9平方千米。人口5.4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前银山,人口8120。明洪武

  • 欧冶池

    在今福建福州市城内。《明一统志》 卷74福州府: 欧冶池 “在布政司后。昔欧冶子铸剑之地,周围数里”。

  • 沓磊站

    元置,在今广东徐闻县东南海安镇(踏磊港)。元范椁有 《登沓磊驿楼自此渡海》 诗。

  • 界首铺

    即今广西兴安县东北湘江西岸界首镇。旧属全州。清光绪 《广西舆地全图》 全州图: 西南有界首。因与兴安县互界,因名。民国 《全县志》 卷1:“界首市水通湘江,陆通兴、全,干线所经,商务较他市为盛。”

  • 皋浒

    春秋楚邑。在今湖北襄樊市西北。《左传》:宣公四年 (前605),“楚子若敖氏战于皋浒”。古邑名。春秋楚邑。在今湖北省襄樊市襄阳区西北。《左传》宣公四年(前605年):“楚子与若敖氏战于皋浒。”即此。

  • 弘圣寺塔

    又名一塔。在今云南大理市(下关)北二十六里,点苍山龙泉峰东麓,地处大理古城西南郊。为正方形十六层密檐式中空砖石塔,高43.87米。明杨慎游记,考之史传,为隋文帝时建。俗名阿育王塔。《清一统志·大理府》

  • 新丘儿

    即今辽宁阜新市东北新邱区。产煤。清光绪末已开采。旧京奉铁路有支线自厉家窝铺达此。

  • 鲇鱼口镇

    一名鲇鱼套。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城区西南。明、清置巡司于此。

  • 西坑寨

    在今安徽绩溪县北七十里西坑。明于此置巡司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8绩溪县“濠寨”条下:西坑寨在“县东六十里。元置,又置镇守军营于此,明初改置巡司戍守,正统初废”。

  • 魁屿

    即今福建霞浦县东南魁屿。见于清《海国闻见录》 图。在今福建省霞浦县东南。见于清《海国闻见录》图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