归城州
北宋改归诚羁縻州置,属邕州右江道。治所在今广西右江流域。后废。
北宋改归诚羁縻州置,属邕州右江道。治所在今广西右江流域。后废。
在今四川新都县城西南隅桂湖内。杨慎(1488—1559),字用修,号升庵,明代文学家。正德间状元,授翰林修撰。嘉靖时因“大礼议”触怒世宗朱厚熜,廷杖后充军云南永昌卫(今保山县),72岁时老死戍所。杨慎
明洪武五年(1372)改静江王府置,属广西都司。在今广西桂林市。后废。
即蒙头荡石。在今四川渠县东北七里八濛山。《三国志·蜀书·先主传》:建安二十年(215),魏将张郃入巴,“先主令张飞进兵宕渠,与郃等战于瓦口,破郃等,郃收兵还南郑”。
①三国蜀改毋棳县置,属兴古郡。治所在今云南华宁县南境。西晋泰始五年(269)复为毋棳县。②西晋太康初改西平县置,属临川郡。治所在今江西临川市西南五十里。隋开皇九年(589)并入临汝县。”③清光绪二十八
①古都之一。本名成周,战国时改名洛阳。以在洛水之北而得名。东汉建武元年 (25) 建都于此。故址即今河南洛阳市东北汉魏故城。三国魏、西晋、北魏 (孝文帝以后) 亦都此。《续汉书 · 郡国志》 注引 《
亦名永通七坝。是元大都仅次于通惠河的一条重要漕运路线。自大都城内积水潭东流,于光熙门南出城会大都东护城河,又分护城河水东流,至通州西北入温榆河。全长五十里。元代于河上筑深沟坝、王村坝、郑村坝、西阳坝、
即今福建邵武市东富屯溪。《元和志》卷29建州邵武县:“邵武溪水,源出飞猿岭,东南流经县西。”《清一统志·邵武府》:邵武溪“源出光泽县,东南流经邵武县城北,会诸溪水,其流益大,俗名大溪。溪上多苍崖紫石,
①东汉永初二年 (108) 改狄县置,为乐安国治。治所在今山东高青县东南高城镇西北二里。西晋属乐安国。南朝宋徙今县西南刘家镇。北魏属东平原郡。隋大业初并入高苑县。②隋开皇十六年 (596) 改朝阳县置
在今湖南长沙市西北湘江西岸,三䂘矶西北。《水经·湘水注》:“(临湘)县治西北有北津城。”《资治通鉴》:五代汉乾祐三年(950),“马希广遣刘彦瑫召水军指挥使许可琼帅战舰五百艘屯城北津,
又作柏举。春秋楚邑。在今湖北麻城市东北。《公羊传》:定公四年(前506)十一月,“蔡侯以吴子及楚人战于伯莒,楚师败绩”。即此。古邑名。又作柏举。春秋楚邑。在今湖北省麻城市东北。春秋末期,吴、蔡联军曾大