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二二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悦来镇

悦来镇

亦称悦来岭。即今黑龙江省桦川县。1912年桦川县移治于此。


(1)在黑龙江省桦川县中北部、北濒松花江。县人民政府驻地。面积173平方千米。人口5.8万。镇人民政府驻悦来,人口2.6万。清光绪三十二年(1906年)称悦来镇。宣统二年(1910年)始为桦川县治。1941年改悦来村,1945年改悦来区,1946年改第六区。1956年设悦来乡,1958年改公社,1972年改镇。主产稻,兼产蔬菜。有建材、酿酒等厂。221国道经此,松花江有码头。(2)在江苏省海门市东部偏南、灵甸河两岸。面积65平方千米。人口5.7万。镇人民政府驻悦来,人口8000。清咸丰年间杨悦来在此开店后渐兴,故名。1957年合并凤阳、新民、好北、新贤诸乡置为悦来乡。1958年改公社,1983年复乡,1986年置镇。2000年六匡镇并入。产稻、小麦、玉米、棉花、豆类、油菜籽、蚕茧等。有冶金、化工、机械、建材、轻工、皮革等厂。常聚、包临公路经此。(3)在江苏省沭阳县西部。面积88平方千米。人口4万。镇人民政府驻悦来圩,人口1500。清末,叶姓在此聚众筑圩,取“近者悦,远者来”之意命名。1949年设悦来乡,1958年改公社,1983年复乡,2000年置镇。产小麦、玉米、稻、棉花、油菜籽等。有冷冻、服装、机械、建材、黄沙等企业。宿沭灌公路经此。(4)在重庆市渝北区西部。面积22平方千米。人口1.6万。镇人民政府驻悦来场,人口3940。清中期此地有一小客站,因待客热情,岳池、广安、合川等地赴渝旅客常来此休息,以“近者悦,远者来”之意得名悦来场。1935年建悦来镇,1939年为悦来乡。1958年改公社,1984年复乡,2000年建镇。产稻、玉米、小麦、甘薯等。有悦两、悦翠公路在此交会。(5)在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东北部。面积170平方千米。人口1.5万。镇人民政府驻悦来场,人口4340。引《论语》:“近者说(悦),远者来”得名。元末明初在此建古庙三座,后建街房于小山脊上,逐渐扩大成场。后属石柱第三区管辖。1950年底设乡,1958年改公社,1983年复乡,2001年建镇。产稻、玉米、小麦等。特产有黄连、兔毛。石西公路经此,北至渔池镇接川汉公路。(6)在四川省广安市广安区西部。面积43平方千米。人口2.9万。镇人民政府驻悦来,人口3320。取“近者悦,远者来”句命名。1958年置悦来公社,1984年改乡,1985年置镇。1992年马坝乡并入。产油菜籽、蚕茧、柑橘、黄麻、烟叶、油桐等。有粮食加工、建筑、农机等企业。唐建场。集市以竹席、耕牛交易为主。川鄂公路经此。清嘉庆四年(1799年)白莲教义军首领冷天禄殉难于此。(7)在四川省大邑县中部。面积107平方千米。人口3万。镇人民政府驻悦来,人口1800。明末名约来场,清康熙年间雅称为今名,又名灌口场。1954年设灌口镇,1958年并入鹤鸣公社,1962年划归灌口公社,1963年析出复置镇。1981年更今名。1985年灌口乡并入,1992年鹤鸣、丹凤二乡并入。为县粮、油、果、桑、林、牧生产基地。有农机、印刷、酿酒、采煤、建筑等业。大都公路经此。鹤鸣山为中国道教发源地,现为中国科学院计量分院驻地。(8)在四川省中江县中部偏东。面积33平方千米。人口2.2万。镇人民政府驻悦来,人口2650。曾名月耳井,清咸丰年间建场,以“近悦远来”之意更今名。1949年为悦来乡,1958年为悦来公社,1984年复为悦来乡。1996年璧山乡并入置镇。产生猪、蚕茧、大麦等。有粮油、炼铁、酿酒等厂。所产竹扇、竹席著名。有公路通唐巴公路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张排寨

    在今湖南吉首市东南。清严如熤《苗疆城堡考》:“张排寨石堡, (乾州)城东二十里,当河溪要道。”

  • 扎克拜达里克城

    亦名拜塔里克。清康熙时建,在今蒙古国西南巴彦洪戈尔省拜德拉格河下游东岸拜达里克村。

  • 博宁镇

    北宋置,属冠氏县。当在今山东冠县境。

  • 汉源驿

    即汉源坡。在今四川剑阁县东北三十里汉阳镇之石洞沟。《资治通鉴》五代唐长兴元年(930)胡注:“李昊《蜀高祖实录》:北军自白卫岭人头山后过,从小剑路至汉源驿出头倒入剑门,打破关砦。”即此。即“汉源坡”。

  • 里耶塘

    即今湖南龙山县南一百五十二里之里耶镇。清光绪《湖南通志》卷1龙山县图:县南有里耶塘。“里耶”系土家语,意为“拖土”。相传古代以人力拖犁耕地,故名。

  • 八里罕

    即今内蒙古宁城县西南八里罕镇。1948年宁城县由小城子迁治于此。1954年又迁治天义镇。“八里罕”,蒙古语意为佛爷。

  • 所口

    即石臼所口。在今山东日照市东。

  • 黄沙站

    元置,属全州路。即今广西全州县东北黄沙河镇。元置,即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全州县东北黄沙河镇。明改为驿。

  • 匡义军

    五代方镇名。后梁改昭义军置,治所在潞州(治今山东长治市)。后唐改安义军。五代唐同光元年(923年),梁改安义军置,治潞州(即今山西长治市)。辖境相当今山西省长治市、长治县及长子、屯留、平顺、潞城等县市

  • 闾关

    在今陕西旬阳县东北一百四十里。明置巡司于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