惠济河
清乾隆六年 (1741) 赐名。上游兼有睢水故道,下游为涡水河道。自今河南中牟县北,由贾鲁河分支东南流,经开封市、杞县至睢县纳睢河,东南至鹿邑县纳涡河,又东南经安徽亳州市及涡阳、蒙城等县,至怀远县东入淮河。清乾隆间疏浚,赐名惠济河。《清一统志》 谓惠济河即古汴水,误。
涡河支流。在河南省东部。为宋、元时期黄河向南泛滥夺淮入海之故道。源于开封市北,东南流至鹿邑县太清宫北入涡河。长210千米,流域面积4500平方千米。建有多项水利工程。
清乾隆六年 (1741) 赐名。上游兼有睢水故道,下游为涡水河道。自今河南中牟县北,由贾鲁河分支东南流,经开封市、杞县至睢县纳睢河,东南至鹿邑县纳涡河,又东南经安徽亳州市及涡阳、蒙城等县,至怀远县东入淮河。清乾隆间疏浚,赐名惠济河。《清一统志》 谓惠济河即古汴水,误。
涡河支流。在河南省东部。为宋、元时期黄河向南泛滥夺淮入海之故道。源于开封市北,东南流至鹿邑县太清宫北入涡河。长210千米,流域面积4500平方千米。建有多项水利工程。
元泰定三年 (1326) 置,属云南行省。治所在今云南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东北六十二里勐撒。“谋粘” 为 “勐撒” 的异译。傣语 “勐” 为地方,“撒” 为争议,意即有争议的地方。辖境约当今云南临沧、双
在今甘肃合水县东北,为合水川分支。《方舆纪要》卷57庆阳府安化县:北岔河“在府东七十里。来自白豹寨,南流至合水县,会于建水”。
①唐开元时分江南道置江南东道,简称江东道。②元至元十二年(1275)置江东道宣抚司,十四年(1277)改宣慰司。治建康路(治今江苏南京市)。大德三年(1299)罢。即“江南东道”。
明初置,在今贵州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西。
即今山西五台县东滤淲河。源出山西五台县西北十五里大王村,东南径县南后汇淲阳河、清水河入滹沱河。《元和志》 卷14五台县: “虑虒水在县北十五里。” “汉虑虒县属太原郡,因虑虒水为名也”。
①群蛮国。在今四川奉节县东白帝城。《左传》: 文公十六年 (前611),“庸人帅群蛮以叛楚,……楚人……使庐戢黎侵庸……七遇皆北,唯裨、倏、鱼人实逐之”。《水经·江水注》: “江水又东径鱼复县故城南,
在今山东邹平县东长山镇。《方舆纪要》卷31长山县:“白山马驿在城北门外,旧置递运所于此,今革。”
古引荥泽之水,自今河南荥阳市境,东流至山东荷泽。亦曰南济。《水经·济水注》: “济水又东合荥渎。渎首受河水,有石门,谓之为荥口石门也。而地形殊卑,盖故荥播所道自此始也。……荥渎又东南流,注于济。今无水
在今山东鄄城县东北。《资治通鉴》:五代梁贞明四年(918),“贺瓌、谢彦章将梁兵屯濮州北行台村”,即此。在今山东省鄄城县东北。五代梁贞明四年(918年),晋王军于麻城渡,梁将贺环等屯濮州北行台村,相持
又名大龙溪。在今四川合川市东北三十余里,为渠江支流。《宋史· 度宗纪》: 南宗咸淳三年 (1267),“张钰护合州春耕,战款龙溪”。即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