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二二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扎什伦布寺

扎什伦布寺

一名仍仲宁翁结巴寺。在今西藏日喀则市南尼色日山下。明正统十二年(1447)由喇嘛教格鲁派(黄教)创始人宗喀巴的大弟子根敦珠巴主持兴建。班禅四世以后为历世班禅举行宗教和政治活动的中心。“扎什伦布寺”,藏语意为“吉祥山寺”。1961年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


在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南尼色日山下。藏语意为“吉祥须弥山”。明正统十二年(1447年)由藏传佛教格鲁派(黄教)创始人宗喀巴的门徒达赖一世根敦主兴建。是班禅四世以后历世班禅举行宗教和政治活动的中心。依山傍水,层楼高耸,金顶碧瓦,巍峨庄严。周围筑有城垣,方圆约2千米。为藏传佛教格鲁派第四大寺。全寺分脱桑林、夏孜、吉康、阿巴4个扎仓(经学院)。内有殿堂数十处,佛殿内供奉的强巴(弥勒)佛像,高达26.7米,为当今世界上最大的镀金铜佛。殿堂四周,壁画生动,风格迥异。另有历代班禅灵塔,塔身包裹银皮,镶嵌各色宝石。1993年建成十世班禅灵塔祀殿。其中金质灵塔高11.52米,塔身包金镶缀宝石,用金400多千克。寺内收藏的佛像、唐卡(卷轴佛画)、刺绣以及各种精美贵重的珍玩、供器、瓷器等亦极丰富。文物中还有明清两代皇帝颁发的大量金玉印章、封诰敕书以及镌有八思巴文的元代“大司徒印”印章,为研究西藏古代文化和藏汉关系史的重要资料。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

扎什伦布寺十世班禅灵塔殿


猜你喜欢

  • 鹄山县

    唐贞观十二年 (638) 置,属瀼州。治所在今广西上思县西南。贞元后废。古县名。唐置,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上思县南。属上思州。宋废。

  • 荆门山

    ①在今湖北枝城市西北四十四里长江南岸,与北岸虎牙山相对。《后汉书·光武纪》: 建武九年 (33),“公孙述遣将田戎、任满据荆门”。《水经·江水注》: “江水东历荆门、虎牙之间。荆门在南,上合下开,暗彻

  • 乞伏袁池

    即今内蒙古察哈尔右翼前旗东北之黄旗海。《水经·㶟水注》:旋鸣池“北对凉川城之南池,池方五十里,俗名乞伏袁池”。

  • 壶头山

    ①在今湖北崇阳县北二十五里。《元和志》卷27唐年县: 壶头山 “在县 (旧治) 东北六十里”。《寰宇记》 卷112崇阳县: 壶头山 “在县东北,水路六十里。其山幽谷深邃,山下有溪穿入山中,名桃花洞水,

  • 错拉宗

    即错拉。今西藏错那县。

  • 大陂山

    在今湖北黄陂县东北三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6黄陂县:大陂山“下有大陂,溉田百顷。或谓之九十三里陂。正德中刘六等啸聚于此”。古山名。在今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东北。山下有大陂,溉田百顷。明正德中,刘六等聚众

  • 钟 (鍾) 吴县

    南齐置,为马门郡治。治所当在今广西博白县境。后废。

  • 东罗县

    唐武德五年(622)置,属姜州。治所在今广西灵山县境。贞观十年(636)属廉州。后废人封山县。唐武德五年(622年)置,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灵山县南、浦北县西。 属姜州。贞观十年(636年)改属廉州。后

  • 交河县

    ①唐贞观十四年(640)改高昌国交河郡置,属西州。治所在交河城(今新疆吐鲁番市西北二十里雅尔湖西)。《元和志》卷40交河县:交河“出县北天山,水分流于城下,因以为名”。贞元中陷入吐番。②金大定七年(1

  • 微水

    即今湖南岳阳县北新墙河,注入洞庭湖。《水经》: 湘水 “又北过下隽县西,微水从东来流注”。郦道元注: “湘水左则沅水注之,谓之横房口,东对微湖,世或谓之麋湖也。右属微水,即经所谓微水经下隽者也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