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二二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扶风郡

扶风郡

①三国魏改右扶风置,属雍州。治所在槐里县(今陕西兴平市东南十里)。辖境相当今陕西麟游、乾县以西及秦岭以北地区。西晋泰始三年(267)迁治池阳县(今泾阳县西北)。其后辖境屡有增减。北魏初移治好畤县(今乾县东)。永安元年(528)移治文学城(北周改为始平县,在今兴平市东南十五里)。辖境相当今陕西武功、乾县、兴平三县市地。隋开皇三年(583)废。大业三年(607)复置,移治雍县(今凤翔县)。唐武德元年(618)改置岐州,天宝元年(742)复为扶风郡,至德元年(756)改名凤翔郡。

②东晋孝武帝时侨置,寄治襄阳(今湖北襄樊市汉水南襄阳城)。南朝宋治所在筑阳县(今湖北谷城县东北)。梁废。

③南齐改武都郡置,属益州。治所在武江县(今四川剑阁县西南武连镇南五里)。辖境相当今四川剑阁县西南地。梁改为辅剑郡。


(1)三国魏改右扶风置,治槐里县(今陕西兴平市东南)。属雍州。辖境约当今陕西省永寿、礼泉、户县以西,秦岭以北地区。西晋移治池阳县(今陕西泾阳县西北)。北魏移治好畤县(今陕西乾县东)。北周移治始平县(今兴平市东北)。隋开皇初废。大业三年(607年)复置,治雍县(今凤翔县)。辖境相当今陕西省秦岭以北,陇县、麟游县以南,扶风县、眉县以西地区。唐武德元年(618年)改岐州。天宝元年(742年)复为扶风郡。至德元载(756年)改为凤翔郡。(2)南朝宋孝武帝时侨置,治筑阳县(今湖北谷城县东)。属雍州。辖境约当今湖北省谷城县一带。梁废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白玉河

    即今新疆策勒、和田二县境之玉龙喀什河。《新五代史·四夷附录》:于阗“其河源所出,至于阗分为三:东曰白玉河,西曰绿玉河,又西曰鸟玉河。三河皆有玉而色异,每岁秋水涸,国王捞玉于河,然后国人得捞玉”。

  • 板桥溪镇

    在今四川乐山市北四十里关庙乡之板桥街。民国 《乐山县志》 卷2: 板桥溪 “前清时建,距城北四十里。 ……商业油、 酒、 㭎炭、 柴薪等物, 通行省垣大道”。

  • 冠帽山

    ①在今河北赤城县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8马营堡: 冠帽山 “在堡城西北隅。《志》 云: 堡两角枕山,而西面更为险隘,然三间平川,若登山俯瞰,城中患无遁形,守御为艰也。《志》 云: 堡北二里有纱帽山,

  • 定昌军

    五代方镇名。梁开平四年 (910) 置,治所在晋州 (今山西临汾市)。贞明三年 (917) 改为建宁军。五代方镇名。五代梁开平四年(910年)置,治晋城县(今山西临汾市)。贞明三年(917年)改建宁军

  • 姚江

    ①一名舜江,下游又称前江、慈溪江。甬江支流。源出今浙江上虞市西南,东流经余姚市、鄞县,至宁波市三江口合奉化江后为甬江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 绍兴府余姚县: 姚江 “源自县西南太平山,一名舜江,西北流至上虞

  • 好水川

    ①即今内蒙古哲里木盟扎鲁特旗西白音巨流河。《金史·地理志》 临潢府:“有天平山、好水川,行宫地也,大定二十五年命名。”②亦名好水。又名甜水河。即今宁夏隆德县境之渝河。《宋史·西夏国传》:庆历元年(10

  • 虞祥堡

    明置,属宁夏中屯卫。即今宁夏贺兰县西北虞祥村。

  • 安澜城

    即今河北永清县东南四十八里澜城镇。清乾隆《永清县志》卷1:东南有安澜城。

  • 袁州府

    元至正二十年 (1360) 朱元璋改袁州路置,治所在宜春县 (今江西宜春市)。辖境相当今江西宜春、萍乡二市及万载、分宜县地。1912年废。元至正二十年(1360年)朱元璋改袁州路为府,治所、辖境同袁州

  • 鸡冠山

    ①在今辽宁凤城市西北。民国《奉天通志》卷82凤城县:鸡冠山在“城西三十里”。②在今黑龙江省鸡东县西。鸡东县以此为名。民国《东北年鉴》密山煤矿:“鸡冠山、黄泥河等处,东西长约一百里,南北宽约五十里,所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