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二二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新竹县

新竹县

清光绪元年 (1875) 改淡水厅置,属台北府。治所即今台湾新竹市。光绪二十一年 (1895)被日本侵占,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改设新竹市。新竹原名竹堑,由高山族社名音译而来。设县时取竹堑之 “竹”,前面加一 “” 字,取名新竹。


在台湾省本岛西北部,西临台湾海峡。面积1528.8平方千米。人口46.2万,其中高山族约1万多。辖1市、3镇、10乡。县治竹北市。原名竹堑,由高山族社名音译而来。清时,福建泉州人入垦。雍正九年(1731年)淡水厅自淡水港(在今台北县)迁此,光绪元年(1875年)改置新竹县。地处头前溪和凤山溪下游冲积平原南侧。三面环山,东南部丘陵起伏,西北部渐成平原。属南亚热带湿润气候。农产以稻、甘薯、玉米、茶叶、花生、柑橘为主。沿海有养殖渔业。养牛业颇盛。工业有机械、食品、造纸、水泥和化学等。矽砂产量冠全省。还盛产煤炭。蓪草纸制作闻名。纵贯铁路、高速公路和15号、1号、3号省道经此。名胜古迹有义民庙、帽盒山蝙蝠洞、鸳鸯谷瀑布群、飞凤山等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轵城镇

    即今河南济源市东南十二里轵城镇。清乾隆 《济源县志》 卷3 《市镇》 有轵城镇。汉置轵县于此。在河南省济源市东南部。面积147.6平方千米。人口6.6万。镇人民政府驻轵城镇,人口8820。战国为轵邑,

  • 范阳镇

    唐方镇名。天宝元年 (742) 改幽州节度使置,为玄宗时边防十节度之一。治所在幽州 (今北京城西南隅)。辖境屡有变动,较长期领有幽、蓟、平、檀、妫、燕等州,约当今河北怀来、永清、北京市房山区以东和长城

  • 双峰湖

    在今辽宁北镇满族自治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37广宁卫:双峰湖在“卫南二十里。源出医巫闾山,东西沿流通扳桥河”。

  • 谦恭镇

    北宋置,属确山县。在今河南确山县境。

  • ?隍

    即今广东丰顺县东北��隍镇。 清乾隆 《潮州府志》 卷14丰顺县: ��隍市在 “县东九十里��隍社”。嘉庆二十四年

  • 太丘县

    东汉明帝改敬丘县置,属沛国。治所即今河南永城县北四十里太丘乡。西晋废。古县名。东汉明帝改敬丘县置,治今河南省永城市西北。属沛国。西晋废。

  • 黄塘

    在今广东封开县东北。《清一统志·肇庆府》 “大峒寨” 条: “西村、黄塘……八寨,皆在(封川) 县北文德乡。”

  • 文教市

    即今海南文昌县东五十三里文教镇。清宣统《广东舆地全图》文昌县图:东有文教市。

  • 中受降城

    唐三受降城之一。景龙二年(708)张仁愿于拂云祠筑,初属朔方节度使,后改属天德军。在今内蒙古包头市西南敖陶窑村古城。《旧唐书·张仁愿传》:“河北岸有拂云神祠,突厥将入寇,必先诣祠祭酹求福,因牧马料兵而

  • 铜鼓墟

    在今广东台山市东南赤溪镇西南海滨。清光绪《广东舆地全图》: 赤溪厅西南有铜鼓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