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二二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新绛县

新绛县

1912年改绛州置,属山西河东道。治所即今山西新绛县。1928年直属山西省。1958年撒销,并入侯马市。1962年复置新绛县。


在山西省西南部、吕梁山南麓。属运城市。面积593平方千米。人口31.7万。辖7镇、1乡。县人民政府驻龙兴镇。西汉置临汾县,治今县东北,属河东郡。三国魏属平阳郡。西晋因之。北魏太平真君七年(446年)并入泰平县,太和十一年(487年)复置。北魏又于县置东雍州和正平郡。北齐徙治于今县,北周武成二年(560年)改东雍州为绛州。隋开皇初废正平郡,开皇十八年(598年)改临汾县为正平县,治今县址。大业初废州,置绛郡。唐武德元年(618年)改绛郡为绛州,治正平县。属河东道。北宋属河东路。金属河东南路。元初属平阳路,后属晋宁路。明洪武初废州治正平县入绛州,属平阳府。清雍正二年(1724年)升为直隶州。1912年废州改名为新绛县。1914年属河东道,1927年直属山西省。1947年析置新绛、绛南二县。1948年复并为新绛县。1949年属运城专区,1954年属晋南专区,1958年新绛县并入侯马市。1961年恢复原制。1967年属晋南地区,1970年属运城地区。2000年属运城市。地处临汾盆地南部,汾河、浍河、鼓水河流经境内。属南温带半湿润气候。农产以小麦、棉花、玉米、谷子为主。矿产有铁、石灰石、石膏、甲长石、重晶石、石英、磷等。工业有纺织、针织、机械、冶金、化工、造纸、工艺美术、建材、酿酒、食品等。侯西铁路和108国道经此。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。名胜古迹有绛守居园池、绛州大堂、龙兴寺、绛州三楼、白台寺等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阎疃镇

    即今河北巨鹿县东北二十六里阎疃镇。清同治 《畿辅通志》 卷51巨鹿县图: 东北有阎疃。光绪 《巨鹿县志》 卷2塞堡: 东有阎疃镇。在河北省巨鹿县东北部。面积64平方千米。人口3.2万。镇人民政府驻阎疃

  • 黄城县

    东魏武定六年 (548) 改黄城戍置,为下蔡郡治。治所在今安徽颍上县西南三十五里。北齐废。

  • 左回城

    北魏焉耆国地,在今新疆和硕县东曲惠乡。《魏书·西域传》:万度归讨焉耆国,“击其边守左回、尉犁二城,拔之”。

  • 捉杀寨

    在今江西石城县西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88赣州府石城县: 捉杀寨 “在县西。有巡司,明初置,本在县北,嘉靖初移于此”。《清一统志·宁都州》: 捉杀寨 “在石城县西门外一里。……本朝乾隆四十一年改名赤江巡司

  • 坦山

    在今山东汶上县东北二十里。《清一统志·兖州府一》: 坦山 “山形平坦,故名。土人呼为坛山,以旧有祷雨坛也”。

  • 迤南道

    清乾隆三十一年 (1766) 分迤东道置,属云南省。治所在普洱府城 (即今云南普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)。领普洱、镇沅、元江、临安四府,辖境约当今云南景谷、镇沅、新平、峨山、华宁、开远等县、市以南地区。光

  • 八赤镇

    即今江苏吴江市东南之八圻。元、明时置长桥巡司于此。古镇名。即今江苏省吴江市八坼。元置八斥站,明置长桥巡检司于此。明、清时为运河沿岸南北交通要镇。

  • 狄沟

    即白沟。在今河南封丘县南。《左传·文公十一年》:“初,宋武公之世,鄋瞒伐宋。司徒皇父帅师御之。耏班御皇父充石,公子谷甥为右,司寇牛父驷乘,以败狄于长丘。”《续汉书·郡国志》 陈留郡封丘注:“《博物记》

  • 永龙镇

    北宋初置,属京山县。即今湖北京山县西南七十四里永隆镇。

  • 三重岭

    在今福建漳平市南。明嘉靖《漳平县志》卷2:三重岭“在县南二十里,居仁、永福之间。高下相因者有三,故名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