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二二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昭觉县

昭觉县

清宣统二年 (1910) 置,属宁远府。治所即今四川昭觉县。昭觉为 “交脚” 谐音,彝语意为 “倾斜的坝子”。民国初属四川建昌道。1928年直属四川省。1939年属西康省。1955年属四川省。


在四川省南部。属凉山彝族自治州。面积 2699.4 平方千米。人口21.3万。辖1镇、46乡。县人民政府驻新城镇。清乾隆时设交脚汛,咸丰元年(1851年)旧城毁于兵燹。宣统二年(1910年)于今县驻地置昭觉县,属宁远府。“昭觉”,为彝语“交脚”的谐音,意为“倾斜的坝子”。1913年属上川南道,1914年属建昌道,1928年属四川省。1939年属西康省,1950年属西昌专区。1952年属凉山彝族自治区,为自治区人民政府驻地。1955年改属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。1960年瓦岗县撤销,部分划入。1978年州治迁西昌市。地处川西南山地大凉山南段中山地带。山脊经长期剥蚀多浑圆平缓。中部有四开、昭觉、竹核三个断陷盆地(当地称坝子),为主要耕地。河流属金沙江水系,昭觉河自北入,纵贯中部,右纳三湾河南流出境。西洛河源于西部马姑梁子,纵贯西部,南流入普格县。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。畜牧业以牛、羊、马为主。农产有玉米、荞麦、马铃薯、豆类。蜡虫、苹果、花椒著名。有铜、铁及煤矿。有制革、毛纺、木材及食品加工等工业。彝族木质餐具富有工艺品特色。宜西公路经此。名胜古迹有博什瓦黑岩画、好谷汉阙及竹核温泉。纪念地有革命烈士纪念塔、县烈士陵园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毕喇彦山

    又作毕朗吉山、毕兰山、毕勒言山。在今黑龙江省富锦市西南。《清一统志·吉林一》:毕朗吉山“在宁古塔城东北九百里,混同江南岸。高五里,周七十里”。

  • 柳湖

    ①在今陕西延安市南五里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57延安府肤施县: 延利渠 “在府城南。旧时灌注城市,复穿城而出,溢为柳湖,入于延水”。宋范仲淹《依韵和延安庞龙图柳湖》 诗: “种柳穿湖后,延安盛可游。远怀忘

  • 白道安口

    在今河北曲阳县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4曲阳县:白道安口“稍西即狼牙口也, 自白道安口而东北,历岳领口、小关城口、夹耳安等口,而接倒马关。又自狼牙口而西,历梧桐树、乱树林、黄草安等口,而接阜平县之落路口

  • 狐岭关

    在今河南济源市西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49济源县: 狐岭关 “一名胡岭关。宋绍定三年,蒙古史天泽攻金将武仙于卫州,仙败走胡岭关,天泽遂取卫州,是也”。

  • 朗平县

    唐武德四年 (621) 置,属南州。治所在今广西博白县西北十五里浪平。六年 (623) 属白州。贞观十二年 (638) 废。古县名。(1)唐武德四年(621年)置,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白县北。属白州。

  • 沙溪宣抚司

    明末置,属施州卫。治所在今湖北利川市西南沙溪镇西石龙堡。清雍正十三年(1735)废。

  • 大板昭屯

    清乾隆四十一年(1776)置,属美诺厅。在今四川小金县北两河乡西北大坂村。四十四年(1779)废入抚边屯。设千总驻防。

  • 成吉思汗

    即今内蒙古扎兰屯市南成吉思汗镇。《清史稿·地理志》:布西直隶厅有成吉思汗等车站。

  • 黄僚寨

    即今广东信宜县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 信宜县: “东北有中道巡检司,治在怀德乡黄僚寨之左,废。后复置于罗马村,寻又迁于三桥。”

  • 西隆县

    1913年改西隆州置,属广西田南道。治所即今广西隆林各族自治县。1928年直属广西省。1951年与西林县合并为隆林县,1953年改为隆林各族自治区,1955年改为隆林各族自治县。旧县名。1912年由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