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二二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普济寺

普济寺

①东汉兴平年间建,即今江苏镇江市东焦山上的定慧寺。南宋景定中重建,改名焦山寺。清康熙二十三年 (1684) 赐名为定慧寺。

②在今浙江舟山市普陀区普陀山南部。《清一统志·宁波府一》: 普济寺 “在定海县补陀洛迦山。梁贞明间建,宋名宝花寺。明得观音像于此……洪武中徙居民入内地,寺毁。本朝康熙二十八年重建,赐今额”。现存殿宇多系清雍正时建造。


又称前寺。在浙江省舟山市普陀山灵鹫峰下。与法雨寺、慧济寺合称普陀三大寺。北宋元丰三年(1080年)始建,名宝陀观音寺。明代因海寇骚扰,两度内迁大陆。清康熙三十八年(1699年)重建大殿,赐寺额“普济群灵”,故名。现存大殿为清雍正九年(1731年)奉敕重建。有殿阁堂庑200余间,为山中供奉观音大士之主刹。今寺占地面积达1.14万平方米,成为浙东南地区规模最大的寺庙。有天王殿、圆通宝殿、法堂、藏经楼、方丈殿、祖师殿、伽蓝殿、罗汉殿、禅堂、钟鼓楼等建筑。寺前有海印池,寺东南有多宝塔,西南有石牌坊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枋山

    即今台湾省屏东县东南枋山乡。据钟桂兰等纂 《屏东县志》 说: “枋山二字土音即枋山,传系古代枋山村附近崩山次头山突告崩裂,因而得名。以崩山字义不雅,改称枋山。” 日本占领期间设枋山庄。1945年抗日战

  • 鸣玉溪

    即今四川忠县西之长道河。唐白居易 《长庆集》 卷18 《木莲树》: “忠州西北十里有鸣玉溪,生者穰茂。” 《寰宇记》 卷14忠州临江县: “鸣玉溪在州西十里。上有悬崖瀑布,高五十余丈,潭洞幽邃,古木苍

  • 弄璋街

    即今云南盈江县西南二十三里弄璋街,为弄璋乡驻地。清光绪《腾越厅志稿》卷4:乾隆四十四年(1779)设弄璋街塘。傣语“弄”为水塘,“璋”为大象,意即象塘。

  • 方石岭

    在今江西吉安县东南。《宋史·文天祥传》:南宋景炎二年(1277),文天祥自永丰引兵还兴国,蒙古将李恒“穷追天祥方石岭。巩信拒战,箭被体,死之”。即此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7吉安府庐陵县:方石岭在“府南百里

  • 北修武县

    北魏孝昌中析南修武县置,属汲郡。治所在清阳城(今河南辉县市西南)。北齐废。古县名。北魏孝昌中析南修武县置,治清阳城(今河南修武县东北)。属汲郡。北齐废入修武县。

  • 大那乌

    在今云南元谋县东南十里。“元谋猿人”化石发现于此。

  • 乐门镇

    即落门镇。今甘肃武山县东三十里洛门镇。清宣统《甘肃新通志》卷6宁远县:南峪水“在县东三十里。一名杨家河。……又北流西河水东来注之。经洛门北入渭水”。

  • 犵狫寨

    元置,属新添葛蛮安抚司。在今贵州麻江县西北东坪乡。明于此设乐平长官司。

  • 赤鼓溪守捉城

    唐置,属维州。在今四川理县东北。后废。

  • 坌处汛

    清置,即今贵州天柱县东南三十六里坌处镇。1932年置保安镇,1940年废。1984年复设坌处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