木城街
即今四川夹江县西北二十里木城镇。古为南安县驻地。民国《四川省县乡镇概况图》:夹江县西北有木城乡。相传明末清初城垣大毁。以木栅为城,因名。镇北有庞坡洞磨崖造像。
集镇名。在云南省龙陵县西南端,南隔怒江与缅甸相望。木城彝族傈僳族乡人民政府驻地。人口890。初为原始森林,居民以木栅围村防兽而得名。俗称平安山。产稻、玉米、小麦、蚕豆、薯类、甘蔗、茶叶、胡椒、花生等。为县南部农贸集市。附近森林中有熊、麂子、猴等。有公路北接昆瑞公路。有渡口可通缅甸。
即今四川夹江县西北二十里木城镇。古为南安县驻地。民国《四川省县乡镇概况图》:夹江县西北有木城乡。相传明末清初城垣大毁。以木栅为城,因名。镇北有庞坡洞磨崖造像。
集镇名。在云南省龙陵县西南端,南隔怒江与缅甸相望。木城彝族傈僳族乡人民政府驻地。人口890。初为原始森林,居民以木栅围村防兽而得名。俗称平安山。产稻、玉米、小麦、蚕豆、薯类、甘蔗、茶叶、胡椒、花生等。为县南部农贸集市。附近森林中有熊、麂子、猴等。有公路北接昆瑞公路。有渡口可通缅甸。
即今哈萨克斯坦巴尔喀什湖东南列普瑟河上游。清徐松《西域水道记》卷4:“勒布什河西北流百三十余里有巴什罕河由南来汇。”
又称重修护国寺感应塔碑。现保存在甘肃武威文庙内。西夏天祐民安五年(1094)立。高2.5米,宽0.9米,厚0.3米。碑首西夏文篆字题额为“敕感应塔之碑文”。正文为西夏文楷书,计二十八行,每行六十五字。
秦置,属内史。治所在今陕西宝鸡市东二十里渭水北岸。汉属右扶风。三国魏属扶风郡。西晋后废。西魏大统中复改苑川县为陈仓县,属武都郡。治所仍旧。北周天和三年(568)为显州治,建德三年(574)废。隋开皇十
三国蜀置,属永昌郡。治所在今云南景洪市境。南朝宋废。产翡翠、孔崔。古县名。三国蜀汉置,治今云南省景洪市。属永昌郡。东晋后废。
在今浙江东阳市东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3东阳县:乌竹岭“在县东北四十里。逶迤数折”。
亦名姜维岭。在今陕西周至县南五十里。《三国志·蜀书·姜维传》:延熙二十年(257),姜维欲向秦川,“复率数万人出骆谷,径至沈岭”。即此。古山名。在今陕西省周至县西南。三国蜀延熙二十年(257年),姜维
①唐永隆二年 (680) 析龚、蒙、象三州置,治所武郎县 (今广西平南县北马练瑶族乡)。辖境相当今广西平南县西北及相邻的金秀瑶族自治县部分地。开元二十四年 (736) 改为羁縻州,建中元年 (780)
①即今广东台山市西白沙镇。清光绪《广州府志》卷69:新宁县(今台山市)有“白沙墟”。②即今广东曲江县西南白沙镇。清同治《韶州府志》卷11曲江县有“白沙墟”。③即今广西阳朔县西北十里白沙镇。民国《阳朔县
在今山东寿光市西北二十里。《水经·巨洋水注》: “巨洋水又东北径益县故城东……晏谋曰: 南去齐城五十里,司马宣王伐公孙渊,北徙丰人住于此城,遂改名为南丰城。”
唐永徽二年 (651) 置羁縻州,属茂州都督府。治所在今四川汶川县西南邛崃山附近地区。北宋属茂州,治所在今茂县境。后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