明建文四年 (1402) 置,属直隶中军都督府。治所在今安徽当涂县。后废。明建文四年(1402年)置,治今安徽省当涂县西南。属南京。后废。
在今江苏仪征市西北铜山乡。《寰宇记》卷123扬州江都县:“大铜山在县西七十二里。即《汉书》称吴王濞即山铸钱,此其处也。”古山名。在今江苏省仪征市西北、长江北岸。明隆庆《仪征县志》载:“大铜山在县西北二
西夏置,属凉州府。治所在今甘肃武威县东境。《元史·太祖纪》: 二十一年 (1226),“取西凉府搠罗、河罗等县,遂逾沙陀,至黄河九渡,取应里等县”。古县名。西夏置,在今甘肃省武威市东境。属西凉府。元废
又作剳真卫。明永乐十三年(1415)置,属奴儿干都司。在今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黑龙江下游河纽依河流域。后废。明永乐十三年(1415年)置。约在今俄罗斯黑龙江下游右岸阿纽依河流域。属奴儿干都司。后废
唐元和中置,属徐州。治所在今山东郯城县北。寻省入临沂县。元末复置,属沂州。移治今山东郯城县。清属沂州府。民国初属山东济宁道。1925年属琅玡道。1928年直属山东省。在山东省东南部,邻近江苏省。属临沂
西晋永嘉后以阴平流寓置,属梁州。治所阴平县,寄治苌阳县 (在今四川德阳市西北柏隆镇东北隆兴场)。南朝宋属益州。北周改为南阴平县。
一名威风山。在今四川广元市北四十里。清乾隆《广元县志》:飞仙岭“三面环江,峭壁千仞。上有观名飞仙观,一面与前山相接,其间起一阁,名飞仙阁。为径行大路,亦栈道中之险要”。
元名益图,为大漠南北交通要地。在今蒙古国苏赫巴托省达里干嘎南。明洪武二十三年(1390) 燕王朱棣获北元太尉乃儿不花、丞相咬住等于此; 永乐八年 (1410) 朱棣北征又过此地,命臣僚致祭山川,更名其
南齐改广汉县置,属东遂宁郡。治所即今四川遂宁市。梁改为小溪县。古县名。南朝齐置,治今四川省遂宁市。为东遂宁郡治。梁改为小溪县。
明永乐十一年 (1413) 分湖广、四川、云南三布政司地置贵州布政司,治所在贵州宣慰司 (今贵阳市)。辖境相当今贵州省大部分地区。清为贵州省。治贵阳府 (今贵阳市)。康熙四年 (1665) 将四川的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