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二二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杨庄镇

杨庄镇

一名杨家庄。即今江苏淮阴县西南杨庄镇。清康熙四十二年(1703)中运河口移此,遂成为水陆交通重镇。


(1)在河北省三河市中部偏南。面积47平方千米。人口2.7万。镇人民政府驻杨庄,人口890。1953年设南杨庄乡,1958年属城关公社。1961年析置南杨庄公社,1982年更名杨庄公社,1984年复乡,1996年改镇。产小麦、玉米、棉花等。有修造、采石、砖瓦等业。三香公路经此。(2)在山东省莱芜市莱城区西部。面积63.1平方千米。人口4.7万。镇人民政府驻杨庄,人口 3800。据杨氏墓碑记载:明洪武年间杨姓由河北枣强县迁此,以姓名村杨家庄,1949年后简称杨庄。1951年为莱芜县第十五区,1955年称杨庄区。1958年3月称杨庄乡,同年10月改杨庄公社。1984年为杨庄办事处,1985年改建杨庄镇。嬴汶河流经。主产小麦、玉米,并产高粱、谷子、甘薯等。有机械、低压锅炉、阀门、***脱胶、工艺品等厂。辛泰铁路和泰薛、枣徐公路经此。(3)在山东省沂水县东北部。面积162平方千米。人口6.39万。镇人民政府驻杨庄,人口 3120。以姓得名。1949年为莒沂县杨庄区。1953年莒沂县撤销,为沂水县第十八区,1955年改称杨庄区。1958年分设杨庄、善疃两乡,后两乡改设公社,同年10月两公社合并为杨庄公社。1963年改设杨庄区,1971年又改设杨庄公社,1984年为杨庄区,1985年建杨庄镇。2000年善疃乡并入。杨庄河、秀珍河流经。产小麦、玉米、甘薯、花生、黄烟等。有铁矿及砖瓦、福利炉芯等厂和建筑、运输等企业。泰薛、曹高公路经此。古迹和纪念地有新石器时代杨庄古遗址、杨庄抗日烈士陵园。(4)在河南省宝丰县南部。面积61平方千米。人口4.6万。镇人民政府驻杨老庄村,人口2.4万。因杨姓在此建村较早,故名。1964年建小店公社,1983年改乡,1990年改杨庄镇。产小麦、玉米、大豆、甘薯等。有煤矿及水泥预制件、石料、棉纺、耐火材料、玻璃等厂。焦柳铁路、郑南西线公路经此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木桉州

    元置,治所在今云南鹤庆县境。明初废。

  • 安居县

    ①南朝梁置,属南郡。治所在今湖北当阳市东。北周属漳川郡。隋开皇十八年(598)改为昭丘县。②隋开皇十三年(593)改柔刚县置,属普州。治所在今四川遂宁市西南。《元和志》卷33安居县:“因水为名。”大业

  • 定边卫

    明洪武二十六年 (1393) 置,属山西行都司。治所在今山西右玉县北四十四里右玉城镇。永乐元年 (1403) 废。明洪武二十六年(1393年)置,治今山西省右玉县西北右玉城镇西。属后军都督府。永乐七年

  • 胡桃山

    在今安徽和县西北。《资治通鉴》: 东晋义熙二年 (406),“桓石绥与司马国璠、陈袭聚众胡桃山为寇,刘毅遣司马刘怀肃讨破之”。胡注: “胡桃山当在历阳郡界。”

  • 杨梅墟

    ①即今福建霞浦县西杨梅岭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6福宁州“池家岭”条下:“《志》云,州西有杨梅岭,产杨梅。宋开禧中,僧砌岭路, 自岭而下,东抵九里亭,西抵十八溪。嘉靖十六年,令杨志用石甃砌,悉平荦角,亦名杨

  • 西川县

    三国魏置,属安定郡。治所在今陕西旬邑县西北。西晋后废。(1)古县名。三国魏置,治今陕西省旬邑县西北。属安定郡。西晋后废。(2)旧县名。陕甘宁边区设。1942年由陕西省绥德、米脂、清涧三县之间的西川地区

  • 韭菜庄

    即今内蒙古清水河县东南韭菜庄乡。民国《绥远通志稿》 卷2: 清水河县第二区驻韭菜庄。

  • 五曹

    即五嶆。今云南丘北县西北关寨。民国属广西县,有县佐驻此。

  • 越王山

    ①在今浙江绍兴县西。《清一统志·绍兴府一》: 越王山 “在山阴县西南一百二十里。昔越王尝栖兵于此。今其上有走马冈、伏兵路、洗马池、支更楼故址”。②即今福建福州市北屏山。《寰宇记》 卷100福州闽县:

  • 盘石

    唐安西都护府属地。当在今新疆和硕县东榆树沟附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