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二二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松江

松江

①古称笠泽。又名松陵江。即今江苏太湖尾闾吴淞江。晋顾夷 《吴地记》、庾阐 《扬都赋注》 与唐张守节 《史记正义》 等,皆以此为 《尚书·禹贡》三江之一。《后汉书·左慈传》: 曹操曰: “今日高会,珍羞略备,所少吴松江鲈鱼耳。” 李贤注: “松江在苏州东南,首受太湖。” 《通典》、《元和志》 吴县下皆有松江。北宋郏亶、单锷等水利书中 “松江”、“吴淞江” 已并称,“吴淞江” 或作 “吴松江”。元、明以后习称吴淞江,松江之名遂废。

②在今四川眉山县东南二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71眉州: 松江 “在州城东南。自蜀江分派,西南流绕州城,与醴泉江合,复入蜀江。江中有哭王滩。孟泉降宋入朝,国人哭送之于此,因名”。


(1)古水名。即今江苏、上海两省市境内之吴淞江。吴韦昭(《国语·越语》注)、晋郭璞(《水经注·沔水》引)、顾夷(《史记·夏本纪》正义引《吴地记》)、庾阐(《水经注·沔水》引《扬都赋》)皆以为“三江”之一。《后汉书·左慈传》“所少吴松江鲈鱼耳”,《陈书·侯瑱传》“与(侯)景战于吴松江”,此“吴松江”犹言吴地之松江,不是说江名叫吴松江。《通典》、《元和郡县志》吴县下皆有“松江”。北宋郏亶、郏乔、单锷等水利书中“松江”、“吴淞江”两名已并见,“吴淞江”或作“吴松江”。元、明以后习称吴淞江,松江之名遂废。(2)集镇名。在吉林省抚松县西部。松江乡人民政府驻地。人口 1980。1936年建屯,名三道庙岭。1946年以附近松江河改今名。产人参。抚长公路经此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凯州

    隋仁寿初置,治所在玄武县 (今四川中江县东南)。辖境相当今四川中江县地。大业三年 (607)废。隋仁寿初置,治玄武县(今四川中江县东南)。大业初废。

  • 亦苴龙城

    元德州治所。在今四川德昌县。《元史·地理志》 德州:“在(德昌)路之北。其地今名吾越甸,城曰亦苴龙……元至元十二年立千户,十三年改为德州。”

  • 洪江

    ①即古水。 在今贵州遵义县东北。 《明一统志》 卷72播州宣慰司: 洪江 “在宣慰司 (今遵义市) 东四十里。源出大楼山,合仁水入乌江”。②即今贵州施秉县南之清水江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

  • 索廷噶珊

    在今俄罗斯境乌苏里江东岸,佩烈亚斯拉夫卡以西。清初属宁古塔将军。康熙 《皇舆全览图》: 乌苏里江东岸沁河口南有 “索亭噶山”。后属三姓副都统。清咸丰年间通过不平等的中俄 《北京条约》 被俄割占。

  • 旧沧州

    在今河北沧县东南四十里旧州镇。唐至明初沧州治所,故名。

  • 利往桥

    即长桥。在今江苏吴江市东。南宋范成大《吴郡志》卷19:利往桥“即吴江长桥也。庆历八年县尉王廷坚所建”。

  • 蔚头州

    唐贞观中置,属安西都护府。治所在今新疆巴楚县东北。贞元中废。(蔚yù) 又作郁头州。唐置,治尉头谷(今新疆阿合奇县以东色帕巴依地)。属龟兹都督府。

  • 婼羌县

    清光绪二十八年 (1902)置,属焉耆府。治所即今新疆若羌县。民国初属阿克苏道。1920年属焉耆道。1930年焉耆行政区,后直属新疆省。1959年改为若羌县。古旧县名。清光绪二十八年(1902年)置,

  • 隐剑泉

    在今四川梓潼县北。《寰宇记》 卷84梓潼县: 隐剑泉 “在县北十二里,五丁力士庙西一十步。古老相传云: 五丁开剑路迎秦女,拔蛇山摧,五丁与秦女俱毙于此。余剑隐在路旁,忽生一泉”。

  • 狼城

    亦名郎城。分里、外二城,里城即今河北永清县东南里澜城,外城即今廊坊市南外澜城。《元丰九域志》 卷2信安军: 狼城在 “军东三十里”。《清一统志·顺天府三》: 狼城 “即宋信安军之狼城塞也。有里、外二狼