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二二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林虑山

林虑山

原名隆虑山。东汉时避殇帝刘隆讳而改名。在今河南林州市西北二十里。《后汉书·夏馥传》: 夏馥被诬陷,“乃自翦须变形,入林虑山中”。《隋书·炀帝纪》: 大业十年 (614),“王德仁拥众数万,保林虑山为盗”。即此。《元和志》 卷16相州林虑县: “林虑山,在县西二十里。山多铁,县有铁官。南接太行,北连恒岳。”


在河南省林州市区西南15千米处。本名隆虑山,因避讳东汉殇帝刘隆而改名。地势险要,风景宜人,为林州胜景之一。隋大业十年(614年)王德仁领导农民起义军以此为根据地(《隋书·炀帝纪》)。五代山水画家荆浩曾隐居于此,自称“洪谷子”,就地写生,所画山水别创一派。历代多在此创建寺院,成为佛教胜地。洪谷一带名胜甚多,有千佛洞、大缘禅师摩崖塔、《三尊真容支提龛铭》碑、洪谷寺塔等。以洪谷为中心,有崇山峻岭,曲涧怪石,云涌松涛,景物绝佳,素有“太行之秀”的美誉。为游览胜地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冽口

    在今朝鲜黄海道殷栗。《史记· 朝鲜列传》: 西汉元封间,攻卫氏朝鲜,“楼船将军亦坐兵至冽口”。《索隐》 苏林曰: “县名。度海先得之。”

  • 高州府

    明洪武元年 (1368) 改高州路置,属广东布政司。治所在茂名县 (今广东高州市)。辖境相当今广东高州、茂名、吴川、电白、化州、廉江、信宜等市县地。清属广东省。1912年废。明洪武元年(1368年)改

  • 空泠峡

    ①一名空舲峡。在今湖北秭归县 (剪刀峪) 西北。《水经·江水注》: “江水自建平至东界峡,盛弘之谓之空泠峡。峡甚高峻,即宜都、建平二郡界也。其间远望,势交岭表,有五六峰,参差互出。上有奇石,如二人像,

  • 宁阳县

    ①东汉改宁阳侯国置,属东平国。治所在今山东宁阳县南十七里古城。西晋废。②金大定二十九年(1189)改龚县置,属兖州。治所即今山东宁阳县。以在宁山之阳而得名。蒙古至元二年(1265)省入嵫阳县。大德元年

  • 寅湖

    故址在今福建长汀县东。《新定九域志》卷9: 汀州有寅湖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132汀州 《景物上》: 寅湖在 “在长汀县东二里,居郡寅位”,故名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98汀州府长汀县: 寅湖在 “府东二里,以

  • 明堂川

    即今陕西米脂县西北无定河支流榆林河。《宋史·神宗纪》: 元丰五年 (1082),“曲珍等败夏人于明堂川”。雍正 《陕西通志》 卷13谓即榆林河,“其水自榆林流入无定河”。

  • 王屋山

    在今河南济源市西北九十里与山西阳城县交界处。《尚书·禹贡》:“底柱、析城至于王屋。”《山海经·北山经·北次三经》:“王屋之山,是多石。��水出焉,而西北流于泰泽。”《元和志

  • 那扶营

    即今广东台山市西南那扶镇。《清一统志·广州府》:那扶营“为肇庆府恩平县交界地方。本朝康熙元年设都司防守”。

  • 冈马宗

    即干坝宗。治所即今西藏岗巴县。

  • 唐东都明堂

    又称通天宫。在今河南洛阳市中州路与定鼎路相交处的东北角。武则天垂拱四年 (688)毁乾元殿,改建明堂。据 《资治通鉴》 载: “明堂成,高二百九十四尺,方三百尺。凡三层: 下层法四时,各随方色; 中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