柜 (櫃) 崖
①在今四川綦江县东南。《舆地纪胜》卷180南平军: 柜崖 “在军 (治铜佛坝,在今赶水镇西) 东南百里。峭崖壁立,崖有洞,不可攀援。洞门有一柜,往岁时有烟雾蒙茸,有斧斤声,有飞屑随水下,疑洞中有神物也”。
②在今贵州桐梓县东北一百里。《明一统志》 卷72播州宣慰司: 柜岩 “在宣慰司 (今遵义市) 北三百里。高百丈,广半之,中有一石穴,穴前一柜,往来者悉见之”。
①在今四川綦江县东南。《舆地纪胜》卷180南平军: 柜崖 “在军 (治铜佛坝,在今赶水镇西) 东南百里。峭崖壁立,崖有洞,不可攀援。洞门有一柜,往岁时有烟雾蒙茸,有斧斤声,有飞屑随水下,疑洞中有神物也”。
②在今贵州桐梓县东北一百里。《明一统志》 卷72播州宣慰司: 柜岩 “在宣慰司 (今遵义市) 北三百里。高百丈,广半之,中有一石穴,穴前一柜,往来者悉见之”。
一作木素尔山。即今新疆拜城县北之天山。清徐松 《西域水道记》 卷2: 木素尔山 “又曰造哈岭。乾隆二十三年,兆公惠奏: 搜捕厄鲁特,自巴尔呼特岭过造哈岭是也”。
在今江苏泰兴市东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23泰兴县: 相见湾 “在城东。俗谓之龙开河。河形委曲,舟行虽有先后,至此则帆樯相望,可呼而应也”。
元至元十五年 (1278) 改濠州置,属河南行省。治所在钟离县 (今安徽凤阳县东北临淮关)。以城临濠水得名。辖境相当今安徽蚌埠、凤阳、定远、怀远等市县地。二十八年 (1291) 复为濠州。至正二十七年
1913年置,属福建省。治龙岩县(今福建龙岩市)。辖境约当今福建宁化、明溪、清流、连城、漳平、华安、长泰、龙海以西地区。1914年改为汀漳道。1913年2月以清末汀漳龙道区域置,治龙溪县(今福建漳州市
又名老翁泉。在今四川眉山县东北二十七里苏坡山。《方舆胜览》卷53眉州有老人泉。北宋著名学者苏洵于此见白发老翁,故名。苏洵死后葬此。苏轼《送贾讷倅眉》诗自注:“先君葬于蟆颐山之东二十余里,地名老翁泉。”
北宋置,为羁縻兰州治。治所在今广西东兰县东南大同乡更乐村老圩。后废。
即今四川崇州市西北六十里街子镇。五代后蜀置永康县于此。
即今四川开县西南六十里临江镇。《明史· 洪钟传》: 正德间,兰廷瑞求抚,“意在缓师,迁延累月,依山结营,要求营山县或临江市屯其众,遣官为质”。清置外委、把总驻防。清魏源 《圣武记》 卷9: 嘉庆三年
①即今江苏泰兴市东南张桥乡。清光绪《泰兴县志》卷5:县南“十二里张家桥”。②即今四川合川市西南张桥镇。清光绪《合州志》卷4:张家桥“距城三十里”。
清乾隆年间置,在今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东格根河南。清徐松 《西域水道记》 卷4: “盐池口水西流四五十里,经格根卡伦北。格根,明也。见《元史语解》。格根卡伦东南距鄂尔果珠勒卡伦七十里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