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二二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桃园镇

桃园镇

北宋置,属宿迁县。即今江苏泗阳县西南城厢镇。金兴定二年 (1218) 改置桃园县。


(1)古镇名。即今江苏省泗阳县西南废黄河南岸旧泗阳(城厢)。北宋属宿迁县。(2)今镇名。(1)在河北省石家庄市桥东区北部。面积23平方千米。人口4万。镇人民政府驻桃园,人口2710。1956年建柳辛庄乡,1961年改名桃园公社,1984年改乡,2001年改镇。为蔬菜生产基地。有塑料编织、制鞋、纸箱等厂。京广铁路、石正公路经此。古迹有乐垣故城遗址。(2)在河北省晋州市西部。面积76.6平方千米。人口5.3万。镇人民政府驻桃园,人口2340。1953年设乡,1958年撤乡并入东里庄公社。1961年析置桃园公社,1984年复乡,1994年改镇。产小麦、玉米、棉花。盛产“天津鸭梨”。有磨石、造纸、冶炼等厂。晋总公路经此。(3)在江苏省如皋市中部、东司马港畔。面积58平方千米。人口4.8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夏家庄,人口1000余。以境内古有桃树林得名。1956年设桃园、徐石二乡。1957年合并置桃园乡,1958年改公社。1983年复乡,2000年与马塘乡合并置镇。产稻、小麦、棉花、油菜籽、草莓等。有化工、服装、缫丝、工艺美术、建材、纺织等厂。海通铁路、204国道、丁石公路经此。(4)在江苏省睢宁县西南部,西与安徽省毗邻。面积119.2平方千米。人口8.3万。镇人民政府驻桃园,人口 2200。 清代袁姓迁居此地种植许多桃树,得名桃园。1949年为桃园区,1957年设桃园乡,1958年改公社,1983年复置乡,1996年改置镇。2000年朱集乡并入。产小麦、玉米、甘薯、花生、大豆、棉花并产蚕茧、银耳、蘑菇。有缫丝、丝织、皮鞋、石灰等厂。睢桃、泗八公路经此。古迹有九女墩墓遗址。(5)在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南部,西与濉溪县接壤。面积64.7平方千米。人口3.2万。镇人民政府驻桃园,人口2330。因古时方圆数里植桃树得名。1961年成立桃园公社,1984年改乡,1986置镇。主产小麦、大豆、玉米、甘薯、油菜籽。有桃园煤矿及砖瓦、农机修配等厂。合徐高速公路、206国道经此。(6)在山东省肥城市西部。面积98.5平方千米。人口5.8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屯头,人口5000。因是市境内肥桃的集中产地而得名。1957—1958年春撤区并乡为屯头乡。1958年成立桃园公社,1984年改公社为桃园区,1985年建桃园镇。康王河、金线河流经。主产小麦、玉米、甘薯等。特产肥桃。有农副产品加工、农具修造、建材、磷肥、硫酸钙、印刷、水泥加工等厂。肥东公路经此。肥桃路直达新城。(7)在河南省巩义市东南部。面积36平方千米。人口1.2万。镇人民政府驻核桃园,人口1390。1975年成立核桃园公社,1983年改乡,1997年置镇。2000年改名桃园镇。主产玉米、小麦,特产核桃、柿子、杏、金银花。矿产有铝石、硅石、石灰石、白云石。农民多以开采、加工、运输矿石为主要副业。有机修、耐火材料等厂。巩许公路经此。(8)在广东省从化市中部。面积127平方千米。人口2.2万。镇人民政府驻龙岗圩,人口620。1988年设镇。管辖原温泉镇的桃莲、中田、密石、平岗、龙桥、龙岗、乌土、源湖、宣星、云星、乌石、卫东等村。大部分处流溪河谷地东部,属低山丘陵地区。流溪河纵贯西南。主产稻。水果有荔枝、三华李和柑橙等。有饮料、纺织、农机、藤木加工等厂。105国道经此。(9)在四川省南江县北部。面积264.2平方千米。人口3000。镇人民政府驻桃园,人口1000。镇以驻地名。1949年为桃园乡,1958年改公社,1984年复置乡,1998年桃园、槐树二乡合并建镇。产生漆、核桃、茶叶、猕猴桃等,有天麻、党参、黄柏、杜仲等药材。为川陕边境农副土特产品集散地。南南公路经此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贤良寺

    清雍正十二年 (1734) 建,在今北京市东城区帅府园胡同。本怡亲王故邸,舍为寺,世宗宪皇帝赐名贤良寺。乾隆二十年 (1755) 移至冰盏胡同。

  • 瓦伦噶珊

    在今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黑龙江下游东岸厄坎附近。清初属宁古塔将军。康熙《皇舆全览图》:黑龙江下游东岸有“瓦伦噶山”。后属三姓副都统。光绪《吉林通志》卷17:混同江南岸,东至海滨旧设噶珊有“瓦伦”。

  • 佛罗安国

    故地或以为在今马来西亚马来半岛西岸。地当东西方水陆交通要冲。南宋周去非《岭外代答》卷2“三佛齐国”条:“其属有佛罗安国,国主自三佛齐选差,地亦产香,气味腥烈,较之下岸诸国,此为差胜。有圣佛,三佛齐国王

  • 萝田墟

    即今广西玉林市西南罗田。清光绪 《广西舆地全图》 郁林州图: 西南有萝田墟。

  • 白晋支线

    原拟自山西祁县东北白圭,向南筑至晋城,实际修至潞城为止,故亦称白潞支线。长174.8公里。为同蒲铁路支线。日伪于1941年修筑。1945年后被拆除。

  • 西楼驿

    在今湖南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南六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2靖州:西楼驿,“宋淳熙三年,中峒贼姚民敖作乱,州兵守州西南之密崖及西楼驿,以断寇路。既而郡守邢迁益兵守西楼,进捣中峒,覆其巢,略大小汶川,还取桃溪

  • 容溪水

    亦作溶溪水、榕溪水。即今四川长寿县东北之龙溪河。《元丰九域志》 卷8: 乐温县有容溪。嘉庆 《四川通志》 卷11长寿县: 溶溪水 “在县东。自垫江县流入,又西南入江。一名龙溪,古名容溪”。

  • 丰齐河

    又称玉水。即今山东济南市西南玉府河。《方舆纪要》卷31长清县:丰齐河在“县东北三十里。自泰山北下柳坞,都泉诸溪水会而成流,经渴马崖,又西北经丰齐镇。至县北,入大清河”。

  • 加麻

    元代西藏地名。《元史·百官志三·宣政院》载:乌思藏纳里速古鲁孙等三路宣慰使司都元帅府,其属附见有加麻万户。《西藏王臣史》(藏文版)载乌思藏十三万户中,加麻为乌思地区(前藏)六个万户之一。其治所在今墨竹

  • 大庆山

    在今广东英德市北。《清一统志·韶州府》:大庆山“在英德县北。即古英州治。西有流杯池。《旧志》:龙山在县北半里,大庆山在县北二里,盖即一山而异名也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