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二二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永兴军路

永兴军路

北宋熙宁五年(1072)分陕西路东部置,治所在京兆府(今陕西西安市)。辖境相当今甘肃环县、庆阳、宁县和陕西长武、武功、户县、镇安、山阳等县以东,米脂、吴旗二县市以南,山西闻喜、河津二县市西南,河南三门峡以西地区。金皇统二年(1142)改为京兆府路。


北宋熙宁五年(1072年)析陕西路东部置,治京兆府(今陕西西安市)。辖境约当今甘肃省环县、庆阳、宁县和陕西省长武、武功、户县等市县以东,陕西省米脂、吴旗等县以南,镇安、山阳、商南等县以北,山西省闻喜县、河津市以西南,河南省三门峡市以西地区。元丰元年(1078年)与秦凤路合并为陕西路,八年复分陕西路置。金皇统二年(1142年)改置京兆府路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新利墟

    亦作新地墟。即今广西苍梧县南五十里新地镇。清同治 《梧州府志》 卷2: 苍梧县有新利墟。

  • 屯门镇

    即今广东深圳市西南头镇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:广州南海郡有“屯门镇”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1广州府新安县“梧桐山”条下:朴渡山,“《纪事》云,东莞南头城,古之屯门镇。……唐置屯门镇兵,以防海寇。天宝二载,

  • 古宋县

    清光绪三十四年(1908)改九姓长官司(九姓乡)置,属永宁直隶州。治所即今四川兴文县(中城镇)。民国初属四川永宁道。1928年直属四川省。1960年撤销,地入叙永县,改县城为中城镇。1983年划属兴文

  • 宜城县

    ①西汉惠帝三年 (前192) 改鄢县置,属南郡。治所在今湖北宜城市东南十五里楚皇城遗址。东汉改为宜城侯国。三国魏复为宜城县,属襄阳郡。西晋初为襄阳郡治。后仍属襄阳郡。南朝宋初废。②唐天宝七年 (748

  • 大鳌山

    在今福建龙海市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9海澄县:大鳌山在“县(治今海澄镇)西南十里。蜿蜒巍峨,特耸二峰,形如笔架”。

  • 吉州路

    元至元十四年(1277)升吉州置,治所在庐陵县(今江西吉安市)。辖境相当今江西吉水、万安间的赣江流域。元贞元年(1295)改名吉安路。元至元十四年(1277年)升吉州为路,治庐陵县(今江西吉安市)。属

  • 西瓯

    古百越的一支。秦汉时主要分布在今广西及广东部分地区。《史记·南越列传》:赵佗“以兵威边,财物赂遗闽越、西瓯、骆,役属焉”。《寰宇记》:“永嘉为东瓯,郁林为西瓯。”一说即骆越,梁顾野王《舆地志》:“交趾

  • 麦著黄峒长官司

    明改麦著土村长官司置,属永顺宣慰司。治所在今湖南永顺县东南王村镇西。清废。

  • 穴山

    在今越南北部北太省南境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12安南太原府:穴山“在府西弄石县境。有岩洞,可通行舟。或曰即金溪穴中也”。

  • 宴石山

    在今广西博白县西南六十里。《寰宇记》卷167博白县: “宴石,西越王宴处。” 《舆地纪胜》 卷121郁林州: 宴石山 “其山皆盘石,壁立峭绝,北临大江。中有流泉喷激,有二石”。今顿谷镇东,南流江边有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