永州府
明洪武元年(1368)改永州路置,属湖广行省(后为承宣布政使司)。治所在零陵县(今湖南永州市)。辖境相当今湖南祁阳县以南、东安县以东湘水及其支流潇水流域。1913年废。
明洪武元年(1368年)改永州路置,治零陵县(今湖南永州市)。属湖广省。辖境相当今湖南省祁东、新田两县以西湘江(包括潇水)流域。清属湖南省。1913年废。
明洪武元年(1368)改永州路置,属湖广行省(后为承宣布政使司)。治所在零陵县(今湖南永州市)。辖境相当今湖南祁阳县以南、东安县以东湘水及其支流潇水流域。1913年废。
明洪武元年(1368年)改永州路置,治零陵县(今湖南永州市)。属湖广省。辖境相当今湖南省祁东、新田两县以西湘江(包括潇水)流域。清属湖南省。1913年废。
即今陕西沮河支流漆水河。《水经·沮水注》: “铜官水又西南流径祋祤县东,西南流径其城南原下,而西南注宜君水。” 《清一统志·西安府》“铜官川” 条引 《县志》: “同官川亦谓之同水,源出哭泉,自 (同
一名北竿塘。即今福建连江县马祖列岛北北竿塘岛(长屿岛)。南宋中叶《淳熙三山志》列举闽江口外的岛屿, 已提到该岛。明洪武二年(1369)曾徙其民于内地。清代岛上设有烟墩,与南竿塘和迤南的白犬、东沙岛合置
蒙古至元元年(1264)升丹头砦置,属延安路。治所即今陕西子长县东三十五里丹头村。四年(1267)废。古县名。蒙古至元元年(1264年)升安定县丹头寨置。治今陕西省子长县东丹头。属延安路。四年废入安定
唐贞观元年 (627) 废端源县置,属茂州。在今四川汶川县西南。二年改置涂州。
明置,在今江西永修县东北吴城镇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4南昌府:吴城驿“在府北百二十里临江。有吴城巡司。即伍文定破宸濠处。《志》云:吴城山在府东百八十里临大江,驿盖以山名”。
即龙首山。在今陕西西安市旧城北。即“龙首山(2)”。
在今四川德阳市东北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 罗江县:“北十四里有杨村堰,引折脚堰水溉田,贞元二十一年,令韦德筑。”
即今吉林集安市西二十余里小板岔。 《北史·高句丽传》: 三国魏正始五年 (244) 讨高句丽,“幽州刺史毋丘俭将万人出玄菟讨位宫,大战于沸流。 败走, 俭追至岘, 悬车束马登丸都山,
旧芙蓉湖。在今江苏武进县东、无锡市西北、江阴市南。广袤数十里。明宣德中周忱于湖北筑堤阻止江水流入,四周开渠排水,开辟农田三万七千亩,称为芙蓉圩。
在今陕西志丹县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57保安县: “唐毛山在县西北,近榆林之宁塞营。近代官军败贼于此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