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二二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永平镇

永平镇

①唐改延平军置,即今福建南平市。五代晋开运初闽王延政于此置龙津县。

②即今陕西延川县西北永坪镇。1934年西北革命根据地置赤光县治此。


(1)古镇名。唐改延平军置,即今福建省南平市。五代晋开运初闽王延政改置为龙津县。(2)今镇名。(1)在江西省铅山县中北部、铅山河下游。面积126平方千米。人口5.2万。镇人民政府驻永平,人口 5050。五代南唐在此采铅、铜,设铅山场,后以隶永平监称永平镇。保大十一年(953年)始历为县、州治。1949年铅山县人民政府移驻河口镇后,为县辖镇。1958年改公社,1981年复设永平镇。产稻、蔬菜,为县黄麻主产区。永平铜矿为国内重要铜矿基地。有耐酸泵、铸锻、水泥、印刷、编织工艺、制革、食品等厂。横南铁路、上分公路经此。古迹有唐建大义桥。(2)在云南省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西部。面积 1159.4 平方千米。人口4.8万。镇人民政府驻永平,人口 5020。驻勐戛新街。取“永久和平”之意,因名。明、清名勐戛,为土司驻地。1914—1932年置勐戛分县。1934年曾置勐戛镇,后废。1950年为永平区,1958年为永平公社,1962年为永平区。1968年复永平公社,1984年为永平区,1988年改为永平镇。地处勐戛坝子中部。主产稻、甘蔗、花生。有制糖、陶器、农具、食品等厂。为县西部主要农贸集市。有公路北接景圈公路。古迹有清建八角亭、迁糯大佛殿、大仙人脚佛寺、文笔塔等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新宁郡

    ①东晋永和七年 (351) 析苍梧县置,属广州。治所在临允县 (今广东新兴县南)。南朝宋移治南兴县 (今新兴县东北),齐移治博林县 (今高要市西南),梁移治新兴县 (今新兴县)。隋开皇时废。②南朝梁承

  • 嵻㟍山

    一作康狼山。 在今甘肃临洮县北。 《晋书·乞伏乾归载记》: 东晋义熙四年 (408),“ (炽磐) 筑城于嵻㟍山以据之”。 《元和志》 卷39兰州五泉县: “康狼山,亦名热薄汗山,在县南

  • 罝口关

    在今陕西略阳县西北三十里。《宋史·叛臣·吴曦传》: 南宋开禧二年 (1206),金人陷大散关,“曦退屯罝口”。即此。明置罝口巡司。

  • 阌乡县

    隋开皇十六年 (596) 置,属陕州。治所在今河南灵宝市西北双桥河入黄河口处东岸文底。大业三年 (607) 属河南郡。唐属虢州。北宋太平兴国三年 (978) 属陕州。明初移治故湖城县城 (今灵宝市西北

  • 广汉属国

    东汉永初三年(109)改广汉北部都尉置,后属益州。治所在阴平道(今甘肃文县西五里)。辖境相当今川、甘两省交界的白水江流域及四川涪江上游地区,三国魏改为阴平郡。东汉永初三年(109年)置,治阴平道(今甘

  • 北武州

    唐武德二年(619)置,治所在金明县(今陕西安塞县东南沿河湾镇)。辖境相当今陕西安寨县一带。贞观二年(628)废。

  • 巨流河站

    清初置,即今辽宁新民市东北巨流河村。为奉天至山海关驿站之第三站。《清一统志·奉天府二》:第一站“在奉天府城内。又西六十里至老边站,亦名旧边寨。又西四十里至巨流河站”。

  • 朗陵山

    ①在今安徽南陵县西,东接大工山主峰。《清一统志·宁国府一》: 朗陵山 “在南陵县西三十里。《名胜志》: 工山南有朗陵,以晋朗陵侯何琦隐其上,故名”。②在今河南确山县南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 朗陵县注引应劭

  • 东石墟

    即今广东平远县东北东石镇。清设东石汛。

  • 武列水

    又名热河。即今河北承德市北武烈河。有三源: 一出于围场满族自治县东南鹦鹉河; 一出隆化县东北七老图山茅沟河; 一出承德县北玉带河。三支流于承德县西北汇合南流,经承德市南入滦河。《水经·濡水注》: 武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