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二二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河南四镇

河南四镇

简称四镇。北魏初,都平城 (今山西大同市东北),在其南界的碻磝城 (今山东茌平县西南)、滑台城 (今河南滑县东南八里城关镇)、洛阳(指金墉城,今河南洛阳市东北汉魏故城西北隅)、虎牢城 (今河南荥阳市西北汜水镇) 驻兵戍守。称四镇。又因四城皆位在黄河南岸,故又称河南四镇。《资治通鉴》: 南朝宋元嘉七年 (430),到彦之北伐,势甚锐,“魏主以河南四镇兵少,命诸军悉收众北渡”。王应麟 《小学绀珠》 卷2: 河南四镇 “碻磝、滑台、洛阳、虎牢”。


北魏称碻磝(今山东茌平县西南)、滑台(今河南滑县东旧滑县)、洛阳(今河南洛阳市东北)、虎牢(今河南荥阳市汜水镇)为河南四镇。其地皆在当时黄河以南,为军事重镇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淮南东路

    简称淮东路。北宋太平兴国元年 (976)分淮南路东部置,至道三年 (997) 复与淮南西路合为淮南路,熙宁五年 (1072) 又分淮南路东部置,治所在扬州 (今江苏扬州市)。辖境相当今江苏北部(徐州、

  • 劝农亭

    即今湖北巴东县南九十四里野三关镇。清雍正八年(1730)移野山关巡司于此。民国初设县佐驻此。

  • 白岩塘水寨

    在今浙江乐清市东北蒲岐镇东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4乐清县: 白岩塘水寨“在县东北蒲岐所,东滨海,为蒲岐之外户。水哨北会台州府之松门、楚门, 南会黄华港。嘉靖中为戍守处”。

  • 苗岭

    在今贵州省南部。为乌江与西江水系分水岭。山深箐密,其中故为苗族所居,因名。在贵州省南部,西起北盘江岸,东到黔、湘边界,余脉伸入湘、桂两省区。因为苗族所居而得名。东西走向,无明显山脊线。一般海拔 100

  • 江安县

    ①西晋太康元年(280)改公安县置,为南平郡治。治所在今湖北公安县。南齐属南平郡。南朝陈复改公安县。②隋开皇十八年(598)改汉安县置, 属泸州。治所在今四川纳溪县西二十里新太乡三江村。明曹学佺《蜀中

  • 南谯郡

    ①东晋太元中侨置,治所在山桑县 (今安徽巢湖市南约二十里秀芙乡)。南朝梁移治蕲县 (今巢湖市)。北齐废。②东魏武定六年 (548) 改涡阳郡置,属谯州。治所在涡阳县 (今安徽蒙城县)。辖境相当今安徽蒙

  • 称多县

    1938年析玉树县置,属青海省。治所在周均 (今青海称多县)。以称多部落为名。在青海省北部、巴颜喀拉山南麓与通天河北岸之间,东南邻四川省。属玉树藏族自治州。面积1.38万平方千米。人口4.3万。辖4镇

  • 汧水

    一作汧川。即今陕西西部渭河支流千河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 右扶风汧县:“汧水出汧县之蒲谷乡弦中谷,决为弦蒲薮。”《尔雅·释水》:“水决之泽为汧。汧之为名,实兼斯义。”《水经·渭水注》:汧水“有二源:一水出

  • 芙蓉园

    又称芙蓉苑、南苑。在隋唐长安城东南隅,曲江池之东。即今陕西西安市东南十里曲江池东部。本名曲江园,隋文帝恶其名, 以其池中盛植芙蓉,改称芙蓉园。唐时仍为皇家御园,因在都城南部,故亦称南苑。《寰宇记》卷2

  • 连城县

    ①东魏武定六年(548)置,属谷阳郡。治所在今安徽固镇县东南二十四里连城乡。北周废。②唐武德五年(622)析泷州正义县置,属南义州。治所在今广西岑溪县南大隆镇。贞观年间属义州。天宝初属连城郡。乾元初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