河州府
明洪武五年 (1372) 改河州卫置,属陕西行省。治所即今甘肃临夏市。辖境相当今甘肃临夏、广河、和政等市县及东乡族自治县、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地。十二年 (1379) 仍改为河州卫。
明洪武六年(1373年)置,治今甘肃省临夏市。辖境相当今临夏、广河、和政等市县。十二年废入河州卫。
明洪武五年 (1372) 改河州卫置,属陕西行省。治所即今甘肃临夏市。辖境相当今甘肃临夏、广河、和政等市县及东乡族自治县、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地。十二年 (1379) 仍改为河州卫。
明洪武六年(1373年)置,治今甘肃省临夏市。辖境相当今临夏、广河、和政等市县。十二年废入河州卫。
宋大理置,属首府大理地区。治所在今云南大理市洱海东岸。辖境包有今云南突川县地。元改河东县。
在今山西翼城县东。《水经·浍水注》:“紫谷水东出白马山白马川,……西径荧庭城南,而西出紫谷,与乾河合,即教水之支川也。”
即今河南宜阳县西南二十二里赵保乡。明置巡司于此。
在今辽宁本溪市区。民国《奉天通志》卷75本溪县:本溪湖山“下有石湖水, 由洞底流出,入太子河”。严冬不冰,蒸气若雾。清置本溪县以此名。在辽宁省本溪市。原名碑溪湖,又称杯犀湖。清乾隆年间改今名。湖水源自
即春秋时程国。在今河南洛阳市东。《续汉书·郡国志》:河南尹雒阳“有上程聚”。
在今江西九江县西南境。《山海经·中山经》: 柴桑山 “其上多银,其下多碧、多冷石赭”。晋陶潜家于柴桑,即此。
清顺治初改天成卫置,属山西行都司。治所即今山西天镇县。雍正三年(1725)改为天镇县。
三国魏改辽队县置,属辽东郡。治所在今辽宁海城市西北高坨子附近。《三国志·魏书·毋丘俭传》:景初元年(237),“率幽州诸军至襄平,屯辽隧”。即此。
明成化八年(1472)置,属郧阳卫。治所在今湖北竹山县东。后废。
商方国。在今山西垣曲县东南。甲骨文中有宣方 (《甲骨文合集》 28003)。又 《逸周书·世俘》:“百韦命伐宣方。” 陈梦家 《殷虚卜辞综述》 云宣方即亘方。古国名。又作亘方。商周时方国。在今山西省垣