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二二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河桥

河桥

①战国秦建。在今陕西大荔县东大庆关与山西永济市西南蒲州镇之间黄河上。《史记· 秦本纪》: 昭襄王五十年 (前257),“初作河桥”。《正义》: “此桥在同州临晋县东,渡河至蒲州,今蒲津桥也。”

②西晋泰始十年 (274) 建。在今河南孟县南、孟津县东北黄河上。《晋书·杜预传》: “预又以孟津渡险,有覆没之患,请建河桥于富平津。” 自东晋至五代,为兵家必争之要津。

③在今青海贵德县东北黄河上。《后汉书·西羌传》: 东汉永元五年 (93),护羌校尉贯友 “夹逢留大河筑城坞,作大航,造河桥,欲度兵击迷唐”。即此。后吐谷浑、吐蕃皆建桥于此。

④唐贞观中建,在今山西平陆县西南、河南陕县西北黄河上。唐代通称大阳桥。


(1)古桥名。(1)在今山西省永济市蒲州与陕西省大荔县东大庆关间的黄河上。《史记·秦本纪》:秦昭襄王五十年(前257年),“初作河桥”。当是我国记载黄河上建桥之始。唐代称蒲津桥。(2)在今山西省平陆县西南、河南省陕县西北黄河上。唐贞观中建。唐代称大阳桥。(3)在今河南省孟津县东、孟州市西南黄河上。西晋泰始中,杜预以孟津渡险,于富平津建浮桥,世称河桥。唐代称河阳桥。为兵争之地。历代屡毁屡建,北宋时尚存。(4)在今青海省贵德县西黄河上。《后汉书·西羌传》:永元五年(93年),护羌校尉贯友“夹逢留大河筑城坞,作大航,造河桥,欲度兵击迷唐”,即此。后吐谷浑、吐蕃皆建桥于此。(2)集镇名。浙江省临安市西南部,昌化溪、蒲溪、昌南溪交汇处。河桥乡人民政府驻地。人口 1250。 以桥为名。原为木桥,清康熙八年(1669年)易木以砖,乾隆四十六年(1781年)改石桥,光绪二十八年(1902年)重修。今为钢筋混凝土桥。产茶叶、蚕茧、板栗、山核桃。有造纸、五金等厂。昔为唐昌首镇,水运码头,以竹木交易称著。公路通市区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孟县

    明洪武十年 (1377) 改孟州置,属怀庆府。治所即今河南孟县。民国初属河南河北道。1927年直属河南省。古旧县名。明洪武十年(1377年)改孟州置,治今河南省孟州市城关镇。明、清属怀庆府。1996年

  • 郦县

    秦置,属南阳郡。治所在今河南南阳县西北。东汉徙治今河南内乡县北十里郦城。北魏改置南郦县。北周仍名郦县,属武关郡。隋开皇初改为菊潭县。(郦zhí) 古县名。秦置,治今河南省南阳市西北。属南阳郡。东汉移治

  • 松门卫

    明洪武十九年 (1386) 置松门千户所,次年升为松门卫。在今浙江温岭市东松门镇。清顺治十七年 (1660) 废,设守备驻守。明洪武二十年(1387年)以旧松门寨置,治今浙江省温岭市东松门。清顺治十二

  • 凌云 (雲) 梯

    在今四川峨眉山市西南峨眉山洗象池西南。石级陡竣。又名阎王扁。清张邦伸 《锦里新编》 卷16 《峨眉纪游》: “过梅子坡阎王匾为白云殿。”

  • 土尔扈特西旗

    简称土西旗。俗称托尔和札萨克旗。清雍正三年(1725)设,属土尔扈特部。旗府驻地在今青海兴海县西那家附近,后迁今青海刚察县北。

  • 阴沟

    为古黄河支津。故道西起今河南原阳县西南,东至开封市境内合古蒗荡渠。《水经·阴沟水注》:“阴沟首受大河于卷县,……东南至大梁,合蒗荡渠。”是蒗荡渠分河水的渠道之一,故亦为蒗荡渠的另一名称。《水经·汳水注

  • 阿真川

    在今青海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茫崖行政委员会境。《方舆纪要》卷64罕东卫:阿真川“在卫西南。明初,蓝玉讨叛部哈昝等,深入至阿真川是也”。

  • 鸡公山

    古名鸡翅山。又称鸡头山。在今河南信阳市南,豫、鄂两省交界处。清乾隆《信阳州志》卷1《山川》:鸡翅山在“南七十里。上有怪石,名鸡公石。一名鸡头山”。民国《重修信阳县志》卷3:“鸡公山在县南七十里,南新店

  • 本溪湖山

    在今辽宁本溪市城西二里,太子河北岸。《清一统志·奉天府一》:本溪湖山“在辽阳州东一百二十里。峰峦回抱,多产煤铁”。

  • 太武殿

    后赵石虎于曹魏文昌殿旧址建,在邺北城北部,今河北临漳县西南邺镇北。《十六国春秋·后赵录》:建武元年(335)迁都邺城。三年,“太武殿东西宫皆就。太武殿基二丈八尺, 下穿伏室置卫士五百人于其中。东西七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