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二二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河西县

河西县

①唐武德三年 (620) 析郃阳县置,属西韩州。治所在今陕西合阳县东南四十里夏阳村。乾元三年 (760) 改名夏阳县。同年又改朝邑县为河西县,属河中府。治所即今陕西大荔县东朝邑镇。大历五年(770) 复名朝邑县。

②唐武德四年 (621) 置,属西宗州。治所在今云南祥云县东南七十三里普淜。贞观十一年 (637)属宗州。后废。

③元至元二十六年 (1289) 降河西州置,属临安路。治所在今云南通海县西二十二里河西镇。《肇域志》 河西县: “以其地在杞麓湖之西,土人称湖为河,因名河西。” 明、清属临安府。民国初属云南蒙自道。1929年直属云南省。1956年与通海县合并置杞麓县。

④元至元中置,属昆阳州。治所在今云南晋宁县北十二里下方古城。后废入昆阳州。

⑤1946年3月山东革命根据地改长清县置,治赵官镇 (今山东长清县西南赵官镇)。以地处黄河西岸而得名。1950年撤销,并入长清县。


(1)古县名。(1)唐武德三年(620年)置,治今陕西省合阳县东南夏阳村。为西韩州治。乾元三年(760年)改夏阳县。(2)唐乾元三年改朝邑县置,治今陕西省大荔县东南朝邑镇。属同州。大历三年(768年)复改朝邑县。(2)古旧县名。唐武德四年(621年,一作七年)置河西羁縻县,治今云南省祥云县东南普昌河。属西宗羁縻州。贞观十一年(637年)后属宗州羁縻州。天宝中入于南诏。元至元十三年(1276年)置河西州,二十六年降为县,治今通海县西北西城。属临安路。明、清属临安府。1956年与通海县合并设置杞麓县。以县境杞麓湖得名。(2)旧县名。(1)闽浙赣苏区设。1933年由江西省浮梁县西部地区析置。1934年撤销,仍并入浮梁县。(2)山东解放区设。1946年由齐河县黄河以西地区析置。1950年撤销,并入长清县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韩张山

    一名官山。在今湖南临武县北。《明一统志》 卷64衡州府: 韩张山 “在临武县学后。唐韩愈、张署同时迁谪,韩令阳山,张令临武。及北还,会宿于此。故名”。

  • 苏素海甸

    在今黑龙江省尚志市东南马延镇东南苇河、亮河一带。《金史·世纪》:“盃乃诱乌春兵度岭,世祖与遇于苏素海甸。……命肃宗及斜列、辞不失与之战。”

  • 华阴峒

    在今湖南临武县西南三十里。《宋史·蛮夷传一》:北宋庆历三年(1043), 桂阳蛮“出桂阳蓝山县华阴峒, 害巡检李延祚、潭州都监张克明”;五年(1045),“蛮复入寇,与胡元及右侍禁郭正、赵鼎、殿侍王孝

  • 谷山

    在今湖南望城县东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0善化县:尖山“又西四十里曰谷山。灵谷深邃,上有梓木洞,下有龙潭”。《清一统志·长沙府一》:谷山“产青纹花石,可为砚”。

  • 陆贾城

    在今广东广州市西。《元和志》卷34南海县:陆贾故城“在县西十四里。贾之来也,佗不即前,贾故为城以待之”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1广州府南海县:陆贾城,“《志》云:贾使南越时筑。一云赵佗馆贾于此”。

  • 安乐垒

    在今河北藁城市西北。《魏书·地形志》九门县:“有安乐垒。”《方舆纪要》卷14正定府藁城县:安乐垒“在县西北……慕容隽攻冉闵时筑垒于此。后燕亦为戍守处”。

  • 方城遗址

    在今河南太康县西北二十六里方城村西岗地上(俗称鲍岗)。东西长1000米,南北宽500米。总面积为0.5平方公里。文化层厚1—6米。包括仰韶、二里头、商、周、秦、汉几个时期的文化层。内涵丰富,除石器、陶

  • 岗山

    在今山东邹城市北五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32邹县“距越山”条下:“又有岗山,《志》云:山分南北两冈,并高耸。”在山东省邹城市区北。以山北麓分布在长约300米俗称“狼沟”山峪中的摩崖石刻著名。北周大象二年(

  • 竺园山

    在今湖北松滋县东北。明曹学佺 《名胜志》: “隋开皇间,有僧过此,谓人曰: 此山似吾舍卫国竺园。因名。” 《方舆纪要》 卷78松滋县: 竺园山“在县东四十里。下有鹿头陂,两崖陡削,傍有微径,仅通人行”

  • 永昌府

    宋大理置,治所即今云南保山市。辖境约当今云南保山市、永平县以南,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以北,东抵澜沧江,西抵怒江。元至元十一年(1274)降为永昌州。十五年(1278)复为府,属大理路,为大理金齿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