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二二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泰山

泰山

①在今江苏泰州市西。《清一统志·扬州府一》 引 《旧志》: “宋绍兴时,开东西市河垒土而成,因州为名。”

②在今山东泰安市北。号称东岳。又称岱山、岱岳。古称岱宗。《诗经·鲁颂·閟宫》: “泰山岩岩,鲁邦所瞻。” 《史记·货殖列传》 称: “泰山之阳则鲁,其阴则齐。”古时帝王常要到泰山去行封禅大礼。如 《史记·秦始皇本纪》 载: 秦始皇二十八年 (前219) “上泰山,立石,封祠祀”。又 《汉书· 郊祀志》: “上因东上泰山,泰山草木未生,乃令人上石,立之泰山巅。”


古称岱山,又称岱宗,春秋时改称泰山。为中国“五岳”之一。因地处东部,故称“东岳”。在山东中部、京沪铁路东侧,绵亘济南、泰安等市间,总面积426平方千米。主峰玉皇顶在泰安市北,海拔1545米,次于华山和恒山,居五岳第三位。古人以东方为万物交替、初春发生之地,故有“五岳之长”、“五岳独尊”的称誉。古代帝王登基之初、太平之岁,多来泰山举行封禅大典,祭告天地。据传夏、商、周三代即有72个君主来此祷祠,自秦始皇以下始见记载。秦始皇、汉武帝、唐玄宗、清康熙帝和乾隆帝等曾亲临封禅或祭祖。泰山成山于太古代,为片麻岩构成的断块山地。山势磅礴雄伟,峰峦突兀峻拔,景色壮丽,山上名胜古迹众多。汉武帝赞叹曰:“高矣,极矣,大矣,特矣,壮矣,赫矣,骇矣,惑矣。”西汉文学家东方朔著文:“盖将吞西华,压南衡,驾中嵩,轶北恒。微九河其线,委小七泽其杯,盈彼王屋、太行、终南、五老、岷、嶓、雁荡之秀,拔天台、会稽之奇。”唐诗人李白诗有“凭崖望八极,目尽长空闲”之句,杜甫《望岳》诗云:“会当凌绝顶,一览众山小。”山分丽(山麓)、幽(登山东路)、妙(山顶)、奥(后石坞一带)、旷(登山西路)五个游览区。登山路线分东西两路至中天门汇合直达山顶,总路程9千米,阶6293级。名胜有龙潭水库、柏洞、中天门、云步桥、望人松、对松亭、仙人桥、瞻鲁台、日观峰、月观峰等。“旭日东升”、“晚霞夕照”、“黄河金带”、“云海玉盘”为岱顶四大奇观。另有后石坞、扇子崖、傲徕峰、黑龙潭、长寿桥、龙潭飞瀑等处,风景亦佳。文物古迹有王母池、红门宫、斗母宫、普照寺、回马岭、五松亭、南天门、碧霞祠以及历代石刻,如被称为“榜书之宗”、“大字鼻祖”的经石峪《金刚经》石刻,唐玄宗御书《纪泰山铭》摩崖石刻,汉石表(即山顶无字碑)等。另有孙中山奉安纪念碑、冯玉祥墓等。泰山是中国山岳公园之一,又是天然的历史、艺术博物馆。建国后,多次整修名胜古迹、游览道路和登山盘道,沿途新建休息亭和旅馆多处。公共汽车可直达中天门,中天门至南天门有空中索道。为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,辟有国家森林公园;并为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,已列入《世界遗产名录》。

泰山景区示意图


猜你喜欢

  • 乔英墟

    在今广西凤山县西北、乔音河东岸乔音乡。清光绪《广西舆地全图》东兰州图:西北有乔英墟。

  • 盟亭

    在今河北沧县南。《寰宇记》 卷65沧州清池县: “盟亭,《郡国志》 云: 长芦县有盟亭,即为燕齐之界。” 《方舆纪要》卷13沧州: 盟亭,“《志》云: 古燕、齐分界处。二国尝结盟于此,因名”。

  • 白石山

    ①在今河北涞源县南三十五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44广昌县:白石山“山多白石,有白石谷口,路通直隶唐县”。②在今辽宁辽阳县东。《辽史·地理志》东京辽阳府:“白石山亦曰横山。”③在今江苏苏州市西北三十里。《越

  • 民乐市

    在今广东南海县西南西樵山西北民乐圩。清光绪《广州府志》卷69墟市:南海县有“民乐市”。

  • 护驾水

    五代梁龙德三年(923),因唐兵逼境,段凝于滑州酸枣(今河南延津县)决河水东流,经曹、濮等州,至郓州会汶泗,以阻唐兵。如《资治通鉴》后唐同光元年(923)郭崇韬对帝曰:“梁今悉以精兵授段凝,据我南鄙,

  • 吕后陵

    西汉高祖吕雉皇后的陵墓。在今陕西咸阳市东北四十里。《史记·外戚世家》:“高后崩,合葬长陵。”《集解》引《关中记》:“高祖陵在西, 吕后陵在东。”

  • 舜江

    即姚江。在今浙江余姚市境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2余姚县: 姚江 “在县治南,阔四十丈……一名舜江”。明末余姚人朱之瑜号舜水先生,即以此名。

  • 辰溪县

    隋开皇九年(589)改辰阳县置,属辰州。治所即今湖南辰溪县。大业初属沅陵郡。唐属辰州。元属辰州路。明、清属辰州府。民国初属湖南辰沅道。1922年直属湖南省。在湖南省西部、沅江中游。属怀化市。面积 19

  • 天竺寺

    在今浙江杭州市灵隐寺南山中。有三寺:上天竺寺在北高峰麓,五代吴越建;中天竺寺在稽留峰北,隋建;下天竺寺在飞来峰南,东晋建。为杭州著名佛教寺院。在浙江省杭州市灵隐寺南面山中。有上、中、下三天竺寺之分。上

  • 夏阳路

    亦名灵关路。唐、宋雅州通吐蕃三道之一。从今四川雅安市西北行,溯宝兴河而上,经芦山县、宝兴县,一取今东河东北行越邛崃山至今理县;一取西河上越夹金山至小金县。《新唐书·韦皋传》:贞元十七年 (801),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