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二二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洞山

洞山

①即孤竹山。在今河北卢龙县西十五里。《明一统志》 卷 5永平府: 洞山 “其山产铁。有冶”。

②在今江西宜丰县东北五十里同安乡西南。是我国佛教禅宗之一曹洞宗的发祥地。唐大中时,高僧良价禅师在洞山兴建普利寺,被尊为 “曹洞宗匠”。良价死后,唐懿宗追封他为悟本大师,诏令在普利寺后建墓,后人称价祖塔。寺庙雄伟,僧塔林立,世人称为洞天福地。


(1)山名。在江西省宜丰县同安乡。中国佛教禅宗之一曹洞宗发祥地。唐大中时,高僧良价禅师在洞山兴建普利寺,四方僧徒纷趋问法。宜黄县曹山本寂和尚尽得良价心印,广为阐发。良价被尊为“曹洞宗匠”,世称“洞山良价”。咸通十年(869年)良价去世,唐懿宗谥悟本大师,诏令建墓普利寺后,后人称价祖塔。洞山风景优美,寺庙雄伟,僧塔林立,有洞天福地之称。洞口牌楼上刻有“古洞云深”四字,进入洞口,逆葛溪而上,山泉顺新崖飞泻而下,形成银瀑飞练。山崖上有黄庭坚、苏辙等题咏,葛溪两岸有佛塔上百座。13世纪中叶,日本道元禅师来华学佛,由此曹洞宗传入日本。(2)区片名。在安徽省淮南市田家庵区中部。范围大致为淮南火车站以西,老龙眼路以东,洞山宾馆以北,淮南铁路以南地区。因位于洞山脚下得名。为淮南市政治中心。市委、市人民政府、淮南矿务局等党政机关设此。通多路公共汽车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干陀利

    又作干陁利、近陁利、斤陀利、乾陀利。或误作于陁利、于陀利。故地在今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的巨港一带。一说在马来半岛,或认为是吉打的泰米尔文Kadaram的译音,或认为指霹雳州的金丹。《梁书·南海诸国列传

  • 大洪县

    西魏废帝三年(554)置,属光迁国。治所在今湖北保康县西北。北周保定二年(562)改为永清县。古县名。西魏废帝二年(553年)析房陵县置,治今湖北省保康县西。属光迁国。北周保定二年(562年)改永清县

  • 弱水县

    西魏改永宁县置,属张掖郡。治所在今甘肃永昌县西北定羌庙东十里。北周省入删丹县。古县名。西魏时改永宁县置,治今甘肃省永昌县西,属张掖郡。北周废。

  • 复 (復) 土堡

    明置,属石泉县。在今四川北川县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73石泉县: 复土堡在 “县西北十里。堡南十里为青冈堡。二堡之间有青泗口,路通坝底,为河东、河西、白草、青片诸番出入处”。

  • 法果泉

    在今云南蒙自县南十五里。《清一统志·临安府》 引 《蒙自县志》: “地名生山岊。明正德间,土酋那伐乱,官兵讨平之,置新安千户所,疏此水。”

  • 蒙山务

    在今江西上高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84瑞州府上高县: 蒙山务 “在县南四十里,蒙山之南麓也。宋置,为采炼银铅之所。今废”。

  • 㟃峿镇

    汉为司吾县, 俗讹为㟃峿。 在今江苏新沂市南五十里㟃峿村。 为北通山东孔道。 《资治通鉴》:五代汉乾祐二年 (949),南唐遣将皇甫晖出沂、泗招纳淮北群盗, 汉 “徐州将成

  • 金原县

    唐贞观二年 (628) 置,属羁縻轨州都督府。治所在今四川阿坝县境。后废。

  • 军牧村

    在今湖南安乡县北七十里。《清一统志·澧州二》:军牧村“平原旷野,富于水草,冈峦横亘,势可屯守。相传汉马援征蛮时驻此”。

  • 张画山

    在今山东招远市北十五里。《明一统志》卷25登州府:张画山“山高林茂,如张画然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