流曲镇
即今陕西富平县北流曲镇。北魏置北地郡于此。《清一统志 ·西安府三》 “美原堡” 条下: “流曲堡,在县北三十里,即故通川城处。” 万历 《富平县志》、雍正 《陕西通志》 均为镇。
在陕西省富平县中东部。面积50平方千米。人口3.4万。镇人民政府驻流曲,人口2460。古名通川。北魏置北地郡于通川即此。后以在顺阳河曲处得今名。1949年设流曲乡,1961年改公社,1984年设镇。产小麦、玉米、棉花等。有棉绒加工、农业机械、琉璃工艺品等厂。有公路通西禹公路。为孙丕扬故里。
即今陕西富平县北流曲镇。北魏置北地郡于此。《清一统志 ·西安府三》 “美原堡” 条下: “流曲堡,在县北三十里,即故通川城处。” 万历 《富平县志》、雍正 《陕西通志》 均为镇。
在陕西省富平县中东部。面积50平方千米。人口3.4万。镇人民政府驻流曲,人口2460。古名通川。北魏置北地郡于通川即此。后以在顺阳河曲处得今名。1949年设流曲乡,1961年改公社,1984年设镇。产小麦、玉米、棉花等。有棉绒加工、农业机械、琉璃工艺品等厂。有公路通西禹公路。为孙丕扬故里。
亦作纳拉岭。今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沙鲁里山脉南支。民国梅心如《西康》:沙鲁里山脉“为金沙江与雅砻江之分水岭,经巴安,理化两县境,再南为纳拉岭”。
在今广东化州市北。明洪武中置巡司于此。后废。清复置,移今化州市西北平定镇。
即高唐镇。今安徽霍邱县西北五十里高塘集。即今安徽省霍邱县西北高唐。南宋绍兴初,金兵由颍、寿渡淮,败宋军于此。明成化中置巡检司。
即今湖南汨罗市境之汨罗江。《水经·湘水注》:“湘水又北,汨水注之。水东出豫章艾县桓山,西南径吴昌县北……又西径罗县北……水亦谓之罗水。……汨水又西径汨罗戍南,西流注于湘。”《史记集解》引应劭曰:“汨水
清光绪二十五年 (1899) 置,属黑龙江将军。治所在今黑龙江省海伦县。辖境相当今黑龙江省海伦、青冈、拜泉等县地。三十一年 (1905)裁。
①三国吴置,为高兴郡治。治所在今广东阳西县东北。南朝宋为宋康郡治。隋开皇十年(590)改为宋康县。②北魏置,为广化郡治。治所即今甘肃徽县西北银杏树乡。隋开皇三年(583)罢郡,县属凤州。仁寿元年(60
①五方之镇山,即五岳。《周礼·春官·大司乐》:“四镇五岳崩。”注:“五岳,岱在兖州,衡在荆州,华在豫州,岳在雍州,恒在并州。”疏:“职方九州, 州各有镇山。皆曰:其大者以为一州之镇。……但五州五镇得入
简称建志。一般以为在印度东南部马德拉斯西南康契普腊姆附近。为古代南印度主要商业城市和港口。唐玄奘 《大唐西域记》 卷10: 达罗毘荼国 “周六千余里。国大都城号建志补罗,周三十余里”。
又称牵招渠。源出今山西代县西北雁门山,流径代县东南,南入滹沱河。《三国志·魏书·牵招传》: 牵招为雁门太守,“郡所治广武,井水咸苦,民皆担辇远汲流水,往返七里。招准望地势,因山陵之宜,凿原开渠,注水城
明洪武二十三年 (1390) 改威清站置,属贵州都司。治所即今贵州清镇市。清康熙二十六年(1687) 将镇西卫并入,改为清镇县。明洪武二十三年(1390年)置,治今贵州省清镇市。属贵州都指挥使司。清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