浏阳州
元贞元元年 (1295) 升浏阳县置,属天临路。治所即今湖南浏阳市东北官渡。明洪武二年(1369) 复改浏阳县。
元元贞元年(1295年)升浏阳县置,治今湖南省浏阳市东北官渡。属天临路。辖境相当今湖南省浏阳市一带。明洪武二年(1369年)降为浏阳县,并移治今浏阳市。
元贞元元年 (1295) 升浏阳县置,属天临路。治所即今湖南浏阳市东北官渡。明洪武二年(1369) 复改浏阳县。
元元贞元年(1295年)升浏阳县置,治今湖南省浏阳市东北官渡。属天临路。辖境相当今湖南省浏阳市一带。明洪武二年(1369年)降为浏阳县,并移治今浏阳市。
1933年红军四方面军置,为特别市。治所即今四川巴中市。中共川陕省委、川陕省苏维埃政府驻此。亦是川陕革命根据地的首府。1935年5月红军北上抗日后彻销。在四川省东北部。面积1.2万平方千米(市辖区25
在今河北迁西县北五十里汉儿庄。明于此设城戍守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7迁安县:车前营“旧名汉儿庄。《郡志》云:辽人以南人为汉儿,置馆于此,设官司之。金人谓之孩儿庄,承安三年升为滦阳县,属惠州。寻罢。元人仍谓
在今云南绿春县西南五十四里。清属元江州,嘉庆十八年 (1813) 傣族从勐平巩整村迁此,故名迁马。傣语 “迁” 为搬迁,“马” 为来,意即新搬来的村寨,后讹为骑马坝。集镇名。在云南省绿春县中部、黄连山
唐武德六年(623)置,属和州。治所即今安徽含山县。《寰宇记》卷124含山县:“以县境众山所含,故名。”八年(625)省。长安四年(704)复置,更名武寿县。神龙元年(705)复名含山县。民国初属安徽
又名荆亭城。在今安徽颍上县西南六十里。《宋书· 刘勔传》: 泰始五年 (469),汝阴太守杨文苌 “又频破虏 (指魏军) 于荆亭及戍西”。《魏书· 地形志》: 汝阴、义阳二郡宋县 “有荆亭城”。
北宋政和五年 (1115) 升遂州置,治所在小溪县 (今四川遂宁市)。辖境相当今四川遂宁、蓬溪、潼南等市县地。南宋端平三年 (1236) 兵乱,曾移治蓬溪砦 (今四川蓬溪县东蓬溪山上)。元至元二十年
即今上海市嘉定区东南二十四里南翔镇。南宋范成大 《吴郡志》 卷46: “昆山临江乡有南翔寺。初,掘地得石,径丈余。常有二鹤飞集其上。僧有齐法师者,即此地作精舍,聚徒居之。……久之,鹤去不返,僧为之号泣
1913年改锦西厅置,属奉天辽沈道。治所在江家屯 (今辽宁葫芦岛市西北钢屯镇)。以地在锦州之西故名。1929年直属辽宁省。1931年迁连山堡 (即今葫芦岛市)。1985年改设锦西市。1994年改名葫芦
在今湖北宜昌县西长江中。《水经·江水注》 “江水又东径流头滩,……又东径狼尾滩”。《隋书·杨素传》: 伐陈时,素 “军至流头滩。陈将戚欣以青龙百余艘、屯兵数千人守狼尾滩,以遏军路”。《清一统志 ·宜昌
在今甘肃天水市西南十里。《水经·渭水注》:“赤亭水出东山赤谷。”唐杜甫《赤谷诗》:“晨发赤谷亭,艰险方自兹。”即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