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二二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浮山县

浮山县

唐武德二年 (619) 置,属晋州。治所在今山西浮山县西南十里古县村。《元和志》 卷12神山县: 浮山县 “因山为名”。武德四年 (621) 改为神山县。金大定七年 (1167) 复改浮山县,属平阳府,治所即今浮山县。兴定四年 (1220) 改忠孝县。元复改浮山县,属平阳路。大德九年 (1305) 改属晋宁路。明属平阳府。民国初属山西河东道。1928年直属山西省。


在山西省南部、太岳山南麓。属临汾市。面积938平方千米。人口 12.6 万。辖2镇、7乡。县人民政府驻天坛镇。唐武德二年(619年)析襄陵县于郭城置浮山县,县以山名;《读史方舆纪要》:“浮山在县西六十里。相传洪水时,此山随水消长,县因以名。”三年改名为神山县,属晋州。宋初属晋州,政和六年(1116年)属平阳府。金大定七年(1167年)改神山县为浮山县,兴定四年(1220年)改名为忠孝县。元仍名浮山县,属平阳路,大德九年(1305年)属晋宁路,明属平阳府。清因之。1914年属河东道,1927年直属山西省,1937年属太岳区。1942年设置青城、浮山二县。1945年二县合并,复为浮山县。1949年属临汾专区。1958年与临汾、襄汾二县并称为临汾县。1960年与临汾、襄汾二县分治,恢复浮山县,属晋南专区。1970年属临汾地区。2000年属临汾市。地处临汾盆地东部,洰河、涝河、虼蚂河、红沙河、东河流经境内。属南温带半湿润气候。农产以小麦、玉米、谷子、高粱、豆类、油料作物为主。矿产有煤、铁、金、铜、云母、石英、石灰石、重晶石等。工业有煤炭、冶金、铸造、机械、建材、五金等。浮山剪纸闻名,有“剪纸之乡”称誉。临浮、浮沁、浮翼、浮古公路经此。名胜古迹有老君洞、贯里碑群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带水县

    唐贞观十四年 (640) 改柯盈县置,属播州。治所在今贵州遵义市西北。《元和志》 卷30带水县: “因县北有带水为名。” 天宝中移治今遵义市西。咸通以后废。北宋大观二年 (1108) 复置,宣和三年(

  • 玉华峰

    在今蒙古国东方省境克鲁伦河。金幼孜《北征录》:明永乐八年(1410),成祖亲征阿鲁台等,五月顺胪朐河(今克鲁伦河)东行,“初七日次玉华峰。初八日发玉华峰,胡骑都指挥款台获虏一人至,知虏在兀古儿扎河。晚

  • 敬德县

    1935年改恩阳县置,属广西省。治所在多敬圩 (今广西德保县西北敬德镇)。1951年并入德保县。旧县名。1936年由恩阳县及靖西县北部、天保县西部地合置,治多敬圩(今广西德保县西北多敬)。1952年撤

  • 紫阳书院

    即今江西上饶市区信江南岸黄金山上信江书院。《清一统志·广信府》: 紫阳书院 “在上饶县城南黄金山麓。初为曲江书院。郡人为知府张国祯祠。本朝康熙五十一年,知府周錞元更名钟灵。乾隆八年,知府陈世增修葺,作

  • 柳江县

    1937年改柳州县置,属广西省。治所在今广西柳州市。以柳江为名。1950年迁治拉堡镇,即今柳江县。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中部、桂中盆地腹地。属柳州市。面积 2504 平方千米。人口53.1万,其中74.7%

  • 黑水新城

    元建,为汪古部赵王府所在地 (赵王城)。在今内蒙古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东北鄂伦苏木(阿伦斯木) 古城。《元史· 成宗纪》: 大德九年(1305),“以黑水新城为靖 (静) 安路”。

  • 洪厓江

    即今广西灵山县东南钦江上游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04钦州灵山县: 洪厓江 “在县东北洪崖山下,西南流出县西,其别源出罗阳山,流至县西,合为一。中有四滩: 曰羊俭、滑石、鸡冠、大冠,下流入州界,即钦江上源

  • 俆州

    春秋时为齐地。即古薛国。在今山东滕州市南。《史记·齐太公世家》: “田常执简公于俆州”,既而 “田常弑简公于俆州”。《集解》: “ 《春秋》 作舒州。” 《索隐》: “ 《说文》 作 ‘䣄

  • 阿泽

    又作河泽、柯泽。在今山东阳谷县东北。《左传》:襄公十四年(前559),卫献公出奔齐,孙林父追之,“败公徒于河泽”。或作“阿泽”。《水经·河水注》:“河水右历柯泽,《春秋·左传》 襄公十四年,卫孙文子败

  • 彰化县

    清雍正元年 (1723) 置,属台湾府。治所即今台湾省彰化县。取 “显彰皇化” 之意。光绪二十一年 (1895) 被日本侵占,后改设彰化市。1950年复设彰化县。在台湾省本岛西中部,西临台湾海峡。面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