淮安军
①南宋绍定元年 (1228) 改楚州置,治所在淮安县 (今江苏淮安市)。端平元年 (1234) 改为淮安州。
②南宋咸淳七年 (1271) 置,属淮南东路。治所在五河县 (今安徽五河县北浍河南岸旧县湾)。辖境相当今安徽五河县地。元初废。
(1)南宋绍定元年(1228年)改楚州置,治淮安县(今江苏淮安市楚州区)。端平元年(1234年)改为州。(2)南宋咸淳七年(1271年)置,治五河县(今安徽五河县南)。属淮南东路。辖境相当今安徽省五河县地。元初废。
①南宋绍定元年 (1228) 改楚州置,治所在淮安县 (今江苏淮安市)。端平元年 (1234) 改为淮安州。
②南宋咸淳七年 (1271) 置,属淮南东路。治所在五河县 (今安徽五河县北浍河南岸旧县湾)。辖境相当今安徽五河县地。元初废。
(1)南宋绍定元年(1228年)改楚州置,治淮安县(今江苏淮安市楚州区)。端平元年(1234年)改为州。(2)南宋咸淳七年(1271年)置,治五河县(今安徽五河县南)。属淮南东路。辖境相当今安徽省五河县地。元初废。
清康熙四十九年 (1710)置,属沙骂宣抚司。治所在今四川昭觉县北则觉乡。后废。
即汉武城县故城。在今陕西华县东北十七里。《水经·渭水注》: 东石桥水 “南出马岭山,北流径武平城东。按 《地理志》: 左冯翊有武城县,王莽之桓城也”。
古名松陕水。即今甘肃古浪县之古浪水。《方舆纪要》卷63古浪所:古浪水“在所南。流绕关城,所以此名”。
即上竿塘。今福建连江县东南闽江口东之马祖岛。清光绪 《七省沿海要隘全图》 作南竿塘。即“上竿塘山”。
1913年改永宁直隶州置,属四川永宁道。治所即今四川叙永县。县取叙州、永宁各一字为名。1928年直属四川省。1916年蔡锷率护国军由黔入蜀,经此北上。1935年红军长征由古蔺县横穿县境西进,均留下不少
在今福建邵武市东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8邵武府邵武县:“纱笼山在城东数里。群峰攒抱,中一峰独高而直。”
亦名石匣营。在今北京市密云县东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1密云县:石匣营在“县东北六十里。营西有石如匣,因名。旧有石闸驿在县南里许,宣德四年徙于此。宏治十七年筑城,周四里有奇, 自是增兵置守,益为要地”。
①又名阅马台。在今河北临漳县西。十六国后赵石虎所筑。《邺中记》: “凉马台高三十尺,周回五百步,后赵石虎所筑。建武六年,虎都邺,洗马于洹水,筑此台以凉马,故以名云。”②在今河南西华县西南。《寰宇记》
清光绪末置,属瑷珲副都统。在今黑龙江省漠河县东北黑龙江南岸尔嗄力村。后废。
又名门水、鸿胪涧。即今河南灵宝市东宏农涧或涧河。《后汉书·董卓传》:兴平二年(195),张济合李傕等与董承、杨奉“大战于弘农东涧。承、奉军败”。即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