淲池
即滮池。又名圣女泉、水池。在今陕西西安市西北。《魏书·地形志》: 京兆郡长安县有 “滮池水”,即此。
即滮池。又名圣女泉、水池。在今陕西西安市西北。《魏书·地形志》: 京兆郡长安县有 “滮池水”,即此。
在今贵州贵定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23新添卫: 翁黄河 “在翁黄山下 (按: 山在把平寨长官司北十五里)。……流入瓮城河”。
隋开皇十六年 (596) 置,属郓州。治所在今山东菏泽市东北五十二里胡集乡。因县北雷泽而得名。大业初属东平郡。唐属濮州。金贞元二年(1154) 省入鄄城县。古县名。隋开皇十六年(596年)置,治今山东
在今山西朔州市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44朔州:安众塞“在州北。唐会昌三年,回鹘乌介可汗犯塞,振武节度使刘沔与天德将石雄出云州,走马邑,抵安众塞,遇敌与战,败之”。
隋建,名药寺。唐改冲相寺。在今四川广安县东北萧溪镇东北十里。明末毁,清康熙重建。寺后有定光岩摩岩造像及唐、宋题记三十多处。
①在今浙江杭州市南。宋《淳祐临安志》卷9:万松岭“岭上夹道栽松”,故名。南宋时,密迩大内,宅第密布,直至山巅。唐白居易《湖上夜归》诗:“万株松树青山上,十里沙堤明月中。”即此。②在今湖北鄂州市西五里樊
西汉本始元年 (前73) 改胶西郡置,治所在高密县 (今山东高密市西南四十里前田庄)。西汉末辖境约当今山东高密市一带。东汉建武十三年(37) 省入北海国。西晋元康十年 (300) 复置,南朝宋改为高密
在今上海市旧城区西北十里,吴淞江滨。因地处当时吴淞江下游南北往来的重要渡口芦子渡旁,故名。宋以后被附会为沪渎垒。
一名迷梯克藏布江。即今西藏嘉黎县西南麦地藏布。《清一统志·西藏》 “噶尔招木伦江”条载:“米的克藏布河,源出卫之墨鲁公噶城东北二百七十余里米的克池,南流三百二十余里,与达穆河会于蓬多城南,二水合而为一
明万历四十年(1612)置,属固原卫。即今宁夏固原县南大湾乡。后废。古驿站名。明万历四十年(1612年)筑,在今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大湾店境内。
明嘉靖十八年(1539)于承天府置,治所在钟祥县(今湖北钟祥市)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 承天府:“嘉靖十年升州为承天府,十八年建兴都留守司于此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