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二二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清江县

清江县

①隋开皇初置,为江州治。治所在今湖北宜昌县境。大业初废。

②隋开皇三年 (583) 改龙求县置,属翼州。治所在今四川茂县西北六十六里岷江东岸两河口。十八年 (598) 改为翼水县。

③隋开皇五年 (585) 改沙渠县置,为施州治。治所即今湖北恩施市。《元和志》 卷30清江县: “置在清江之西,因以为名。” 大业初属清江郡。义宁二年 (618) 为施州治。唐天宝元年 (742) 为清化郡治。乾元元年 (758) 复为施州治。北宋开庆元年 (1259) 徙治今恩施市东十五里倚子山。元至元十三年 (1276) 还旧治。二十二年 (1285) 并入施州。

④五代南唐升元元年 (937) 置,属洪州。治所即今江西樟树市西南临江镇。保大十年 (952) 改属筠州。《寰宇记》 卷106筠州: 清江县 “以大江清流为名”。北宋淳化三年 (992) 于县置临江军。元为临江路治。明为临江府治。民国初属江西庐陵道。1926年直属江西省。1949年移治樟树镇 (今江西樟树市)。1988年改设樟树市。

⑤1913年改清江厅置,属贵州镇远道。治所即今贵州剑河县。1914年为避免与江西清江县重名,改名剑河县。


(1)古县名。(1)隋开皇初改龙求县置,治今四川省茂县西北两江口。为清江郡治。十八年(598年)废。(2)隋开皇五年(585年)改沙渠县置,治今湖北省恩施市。以在清江之西而名。隋为施州治。南宋开庆初移治城东倚子山。元至元十三年(1276年)仍还旧治,二十二年废入施州。(2)古旧县名。五代南唐昇元二年(938年)置,治今江西省樟树市西南临江镇。“以大江清流为名”(《舆地纪胜》)。属洪州。两宋为临江军治。元为临江路治。明、清为临江府治。1912年废府留县。1950年迁治樟树镇。1988年改设樟树市。(3)旧县名。(1)1913年由清江厅改置,治今贵州省剑河县驻地柳川镇。因与江西省清江县重复,1914年更名剑河县。(2)冀南抗日根据地设。1940年由河北省清河县西北部、威县东部、南宫县大王公路以南地区析置。1945年撤销,划归清河县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洪宽站

    元置,在今朝鲜咸镜南道洪原县。元《析津志》 天下站名: “青州百一十 (里) 洪宽。” 后废。

  • 玉局峰

    在今云南大理市西北,大理古城西南。为点苍山十九峰中的第六峰。《清一统志·大理府》引《名山志》,记点苍山十六峰,“六曰玉局峰,峰顶之南有冯河,周回万步”。

  • 昆阳县

    ①秦置,属颍川郡。治所即今河南叶县。《后汉书·光武帝纪》: 王莽地皇四年 (23) 三月,“光武别与诸将徇昆阳、定陵、郾皆下之”。六月,歼灭王莽主力军于此。《水经·汝水注》: “盖藉 (昆)水以氏县也

  • 赤石岭

    在今江西大余县东北。《清一统志·南安府》:赤石岭巡司“在大庾县东北百余里。明洪武二十二年置。旧治峰山里。弘治元年移小溪城,正德中复移于峰山新城。后又移而南,治峰山里水西村。今因之”。古山名。在今江西省

  • 瓮 (甕) 水安抚司

    明洪武初置,属播州宣慰司。治所即今贵州瓮安县西北瓮水司。万历二十九年(1601) 改置瓮安县。

  • 东平原郡

    ①北魏改平原郡为东平原郡,治所在梁邹城(今山东邹平县东北)。辖境相当今山东邹平、高青等县地。北齐并入广川郡(改名东平原郡)。②北齐改广川郡置,治所在武强县(今山东邹平县东长山镇)。辖境相当今山东淄博、

  • 孚川州

    唐置羁縻州,属巂州都督府。治所在今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东境大凉山地区。后废。

  • 版岩镇

    即今陕西山阳县西南七十里板岩乡。清雍正 《陕西通志》 卷17引 《山阳县志》: 版岩寨“岩三面如削,一面小路可登”。

  • 西川县

    三国魏置,属安定郡。治所在今陕西旬邑县西北。西晋后废。(1)古县名。三国魏置,治今陕西省旬邑县西北。属安定郡。西晋后废。(2)旧县名。陕甘宁边区设。1942年由陕西省绥德、米脂、清涧三县之间的西川地区

  • 远济堰

    亦名通济堰。唐开元二十八年(740)益州采访使章仇兼琼开,在今四川新津县西南宝子山下,引岷江水溉江西农田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 新津县:“西南二里有远济堰,分四筒穿渠,溉眉州通义、彭山之田。”即此。即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