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二二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渌水

渌水

①湘江支流。源出今江西萍乡市境,经湖南醴陵市,于株洲县渌口镇入湘江。《水经·漉水注》:“ (醴陵) 县南临渌水,水东出安城乡翁陵山。余谓漉、渌声相近,后人藉便以渌为称。” 《方舆纪要》 卷80醴陵县: 渌江 “在县城西南。本名漉水。出县东之漉山,西流经县南,又屈经县西,西北流,而注于湘水”。

②在今广西平南县南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110浔州:渌水 “在平南县南十五里。旷野之中,天然怪石甃其榜,泉水深碧而清澄,中有巨鱼,人不敢取”。北流注入郁江。


又称渌江。古称漉水。《水经·漉水》:“漉水出醴陵县东漉山,……漉、渌声相近,后人藉便,以渌为称。”湘江支流。在湖南省东部。源于江西省萍乡市千拉岭南麓,流经湖南省醴陵市,在株洲县渌口镇入湘江。长166千米,流域面积5675平方千米。多年平均流量138.4米3/秒。主要支流有为山河、澄潭江、铁水等。金鱼石以下可通航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牡蛎口

    在今山东利津县东北一百二十里,大清河入海之口。清咸丰五年(1855)大清河为黄河所夺,则黄河由此入海。

  • 南床 (牀) 山

    在今蒙古国西南南戈壁省南。《魏书·蠕蠕传》: 登国六年 (391),拓拔珪追破蠕蠕,“及于大碛南床山下,大破之”。

  • 中渡厅

    清光绪三十二年(1906)析永宁州及永福、融县、柳城、雒容四县地置,属桂林府。治所在今广西鹿寨县北中渡镇。1912年改为中渡县。清光绪三十二年(1906年)析柳州、桂林二府置,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鹿寨县

  • 佛光寺

    在今山西五台县东北五十五里佛光山腰。始建于北魏孝文帝时,唐大中十一年(857)重建。寺依山筑,山因寺名。隋、唐时颇为兴盛。原有一座七间三层的弥勒阁,宽七间,有三层。高约32米,是五台山著名佛寺,唐会昌

  • 安宁县

    ①三国吴置,属高凉郡。治所在今广东阳江市西。西晋为高凉郡治。南朝宋属高凉郡。南朝梁改为高凉县。②南朝宋侨置,属建昌郡。治所在今湖北襄阳县境。梁废。③南齐改连然县置,属平乐郡。治所即今云南安宁市。隆昌元

  • 三江寨

    即今浙江绍兴县东北三江场。明、清置盐课司于此。

  • 滥水

    ①即今甘肃临洮县东东峪沟。《水经·河水注》: “滥水又西北,径武街城南,又西北径降狄道故城东。昔马援为陇西太守六年,为狄道开渠,引水种秔稻,而郡中乐业,即此水也。滥水又西北流,注于洮水。”②即今青海贵

  • 棘原

    在今河北平乡县西南平乡南。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: “章邯军棘原。” 《集解》 引晋灼曰: “地名,在钜鹿南。” 《续汉书 ·郡国志》 刘昭注: “钜鹿南有棘原,章邯所军处。” 按隋以前钜鹿县治皆在今平乡

  • 宝胜山

    在今福建罗源县东北。《清一统志·福州府一》: 宝胜山 “在罗源县东北。山最高大。黄沙溪水出焉”。

  • 析城山

    即今山西阳城县西南析城山。最高峰海拔1951米。《尚书· 禹贡》: “底柱、析城,至于王屋。” 《汉书·地理志》 河东郡濩泽县: “ 《禹贡》 析城山在西南。” 《水经·沁水注》: 上涧水 “南历析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