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二二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温州

温州

①西魏废帝二年 (553) 改新州置,治所在梁宁郡角陵县 (今湖北京山县)。《元和志》 卷21郢州: “后魏废帝二年改为温州,因温水为名也。” 隋大业初废。唐武德四年 (621) 复置,贞观十七年(643) 废。

②唐武德元年 (618) 置,治所在沙河县 (今河北沙河市北沙河城镇一里)。辖境相当今河北沙河市地。四年 (621) 废。

③唐高宗上元二年 (675) 分括州置,治所在永嘉县 (今浙江温州市)。《寰宇记》 卷99温州: “以温峤岭为名。” 辖境当今浙江温州市,永嘉、乐清二县,飞云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。天宝元年 (742) 更名永嘉郡,乾元元年 (758) 复为温州。南宋咸淳元年(1265) 因度宗赵禥潜邸升为瑞安府。地当东南沿海,宋、元时尝置市舶司于此。

④五代南汉置,治所即今广西靖西县东南湖润镇。后废。


(1)西魏废帝二年(553年)改新州置,“因温水为名也”(《元和郡县志》)。治角陵(隋改名京山,即今京山县)。辖境约当今湖北省京山县一带。隋大业初废。唐武德四年(621年)复置,贞观十七年(643年)废。(2)唐武德元年(618年)置,治沙河县(今沙河市沙河镇东)。辖境相当今河北省沙河市北沙河城。四年废。(3)唐上元二年(675年)析括州置,以其地“恒燠少寒”得名;一说以在温峤岭(今温岭市西)南得名。辖境相当今浙江省温州、永嘉、乐清、瑞安、平阳、文成、泰顺、洞头、苍南、玉环等市县地。天宝元年(742年)改为永嘉郡,乾元元年(758年)复为温州。属江南东道。北宋属两浙路,南宋属两浙东路。南宋咸淳元年(1265年)以度宗赵禥潜邸升为瑞安府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密陈卫

    明永乐四年 (1406) 置,属奴儿干都司。在今黑龙江省讷河市西南讷谟尔河下游一带 (一说在今吉林省桦甸县境内)。后废。明永乐四年(1406年)置,治今黑龙江省讷河东讷谟尔河下游。属奴儿干都司。后废。

  • 象庄

    在今河南孟津县东南。民国 《河南通志》 卷52象庄: “俗传汉时西僧以象驮经来洛阳。后化为石。今尚存。”

  • 东宁州

    南朝梁大同中置,治所在齐熙郡齐熙县(今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)。辖境相当今广西融水、融安、罗城等县地。隋开皇十八年(598)改为融州。南朝梁大同中置,治齐熙县(今广西融水县)。辖境约相当今广西壮族自治区融

  • 征 (徵) 东行省

    元至元中以征日本置,寻废。大德三年 (1299) 复置,治所在开城 (即今朝鲜开城)。寻废。至治三年 (1323) 复置,后废。

  • 榄口山

    在今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西北十五里。《清一统志·柳州府》: 榄口山 “连延数十峰,高千丈,深林密箐,为邑要区”。

  • 也里古纳河

    亦作阿鲁兀纳么连、鄂尔姑纳。即今内蒙古呼伦贝尔盟之额尔古纳河,为中俄界河。《元史·特薛禅传》:“初,弘吉剌氏族居于苦烈儿温都儿斤、迭烈木儿、也里古纳河之地。”又《孛秃传》:“太祖曾潜遣术儿彻丹出使,至

  • 官田砦

    即今福建浦城县北官田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97浦城县: 官田砦 “在县北四十五里。宋庆元二年置”。

  • 勇士亭

    在今山东郯城县。《续汉书·郡国志》 东海郡郯县注引 《博物记》: “有勇士亭,即勇士菑丘欣。”

  • 游河镇寨

    一名游河镇。即今河南信阳县 (平桥镇) 西北五十三里游河乡。民国 《重修信阳县志》 卷6 《塞堡》: 游河镇寨 “即安怀寨。居民约三百余户。咸同中……修筑”。

  • 大相公岭

    亦名大关山。古名邛来山。即今四川荥经县与汉源县交界之大相岭。西北—东南走向,蜿蜒百余里,平均海拔3000米左右,为青衣江与大渡河之分水岭。《明一统志》卷72雅州:大相公岭“在荣经县西一百里。相传诸葛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