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二二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湔水

湔水

① 《汉书·地理志》 蜀郡绵虒县 (今四川汶川县西南绵虒镇): “玉垒山,湔水所出,东南至江阳 (今泸州市) 入江。” 又据 《水经·江水注》: 上游出玉垒山后即入岷江,当指今汶川与都江堰市间岷江支流白沙河; 中游经今新繁镇、新都县与洛水合,当指今都江堰市、金堂县间岷江支流青白江; 下游即今金堂县以下的沱江。下游自 《水经》 后改称洛水。

②古名石泉水、龙泉水、石密水。即今四川北川县之湔江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 石泉县: “又东有湔水,东至江阳入江。” 《方舆纪要》 卷73石泉县: 湔水在“县西一里。源亦出玉垒山,分流入县界,经县东十里,复东南出,合于新都之湔水”。此湔水不入沱江,《明史》、《纪要》 均误。《清一统志·龙安府》: 石泉河 “自茂州流入,经石泉县南,又东至彰明县西南入涪水,即古石密水也,俗称湔水”。


古水名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蜀郡绵虒(今四川汶川县西南绵虒镇):“玉垒山,湔水所出,东南至江阳(今泸州市)入江。”据《水经注·江水》,上游出玉垒山后即注入岷江,当指今四川省汶川县、都江堰市间岷江某一支流(可能是白沙河);中游经今新繁镇、成都市新都区与洛水合,当指今都江堰市、金堂县间岷江某一支流(可能是清白江);下游即今金堂县以下的沱江。下游自《水经注》以后改称洛水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浇水

    即浇洛水。今内蒙古西拉木伦河。《资治通鉴》: 东晋太宁三年 (325),后赵 “(宇文) 乞得归据浇水以拒 (慕容)皝”。胡三省注: “浇水,即浇洛水。”即“饶乐水”。

  • 石基村

    在今广东番禺市东石碁(棋)镇。《清一统志·广州府二》:石基村“在番禺县东南九十里。本朝乾隆四十七年设永靖营,置游击防守”。在今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东石基。清乾隆四十七年(1782年)于此设永靖营,并置游

  • 飞鱼口

    在今河北霸州市南鱼津洼。《寰宇记》卷67霸州文安县引《邢子励记》云:“后魏延兴初,文安县人孙愿捕鱼于五渠水中,有群鱼从西来……因呼入海之处为飞鱼口。”明蒋一葵《长安客话》卷6:“霸城南沙河与唐河合流处

  • 望江楼

    清光绪十五年 (1889) 间建。在今四川成都市东南五里望江公园内。本名崇丽阁,取西晋左思 《蜀都赋》 “既丽且崇,实号成都” 之义。因位在锦江西岸,俗称望江楼。民国 《华阳县志》卷28: 崇丽阁 “

  • 三岔溪

    即今四川筠连县东南三十里巡司镇。明置巡司于此。

  • 温泉州

    唐置,为羁縻州,属桂州都督府。治所在温泉县 (今广西宜州市东南六十里清潭村)。天宝元年 (742) 改为温泉郡,乾元元年 (758) 复为温泉州。北宋属宜州,南宋属庆远府。元废。唐置羁縻州,治温泉县(

  • 柏驾桥镇

    即今安徽青阳县东南十五里架桥。清乾隆 《青阳县志》 卷1: “百驾桥即柏家桥,离城十五里,系木桥通徽要路。”

  • 兴胜府

    元初置,治所在今内蒙古赤峰市东北。后改为高州。蒙古成吉思汗九年(1214年)升高州置,治今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东北哈拉木头。属北京路。十一年仍改为高州。

  • 人头堰

    在今四川广安县北五十里悦来镇。《清史稿·杨芳传》:嘉庆四年(1799),镇压白莲教义军,“歼冷天禄于人头堰”。即此。

  • 窦信岔堡

    北宋置,属镇戎军熙宁砦。在今宁夏固原县北。后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