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二二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湘阴县

湘阴县

南朝宋元徽二年 (474) 置,属湘东郡。治所在今湖南湘阴县西北五十里。南齐属长沙郡。隋平陈后废。不久改岳阳县复置,属玉州。治所在今湘阴县南二十里白乌潭。大业初属巴陵郡。唐属岳州。五代周广顺三年 (953) 移治今湘阴县。北宋属潭州。南宋绍兴初迁今湘阴县南安静乡赤竹城,五年(1135) 还治今湘阴县。元元贞元年 (1295) 升为湘阴州。明洪武初复改湘阴县,属长沙府。民国初属湖南湘江道。1922年直属湖南省。


在湖南省东北部湘江、资水下游,西北濒南洞庭湖。属岳阳市。面积1535平方千米。人口69.1万。辖15镇、17乡。县人民政府驻文星镇。汉为罗县地。南朝宋元徽二年(474年)分罗、益阳、湘西三县地置湘阴县。以“居湘水之阴”得名。《寰宇通志》湘阴县“以县在湘江之阴,故名”。治今青潭乡琴棋望;一说在今县城西北。属湘东郡。齐属长沙郡。梁属岳阳郡。隋开皇九年(589年)并入岳阳县,寻改岳阳县为湘阴县。初属玉州,大业初改属巴陵郡。唐武德六年(623年)省罗县并入湘阴县,属岳州。隋、唐间县治屡经迁徙。五代周广顺三年(953年)迁治白茅城(在今汨罗市川山镇)。北宋初仍属岳州,后改属潭州。南宋绍兴初迁治赤竹城(在今安静乡杨泗庙附近)。绍兴五年(1135年)迁今文星镇。元元贞初升为湘阴州,属天临路。明洪武时降为县,属长沙府。1914年属湘江道,1922年直属省。1949年属长沙专区,1952年属湘潭专区,1964年属岳阳专区。1966年分县境东部置汨罗县。1986年属岳阳市。地处洞庭湖平原东南部,地形以平原为主,地势自东南略向西北倾斜。湘江、资水流经境内。港汊众多,湖沼密布。主要湖泊有横岭湖、荷叶湖等。属北亚热带湿润气候。为省内商品粮生产和水产资源开发重点县。农产主要有稻、甘薯、棉花、油菜籽、苎麻和茶叶、湘莲,并盛产鲜鱼。工业有电机、机械、建材、化工、纺织、造纸、氮肥、饲料、陶瓷、毛笔、食品加工等。三塘酱藠、长康毛笔为传统名产。水运便利,湘江、资水河段以及南洞庭湖为省内重要内河航道。益平、长湘公路沟通县内外。名胜古迹有湘阴文庙、岳州窑址和文星塔、乌龙塔、夏原吉墓等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韦静山

    在今宁夏中卫县西南。《清一统志·宁夏府》:韦静山“在中卫县西南”。

  • 肥水县

    隋开皇十六年 (596) 改涡阳县置,属谯州。治所在今安徽蒙城县北三十二里芮集。大业初改名山桑县。古县名。隋开皇十六年(596年)改涡阳县置,即今安徽省蒙城县。属谯郡。大业初改名山桑县。

  • 八字桥镇

    ①即今江苏扬中市南八桥镇。民国《江苏六十一县志》:扬中县有“八字桥镇”。②又名镇八士桥。即今江苏无锡市东北八士镇。清光绪《江苏全省舆图》金匮县图:东北有八字桥。

  • 孟猪

    亦名望诸、孟诸、盟猪、明都。泽薮名。在今河南商丘县东北及虞城县西北。《尚书· 禹贡》:“导菏泽,被孟猪。” 《周礼·职方氏》: “其泽薮曰望诸。”注: “望诸,明都也。在睢阳。” 《尔雅· 释地》:

  • 只乐店

    即今河南鄢陵县西南三十里只乐乡。明嘉靖《鄢陵县志》卷2《镇店》:“只乐店,在西营南保。”

  • 乐平山

    ①在今江西乐平市西南二十里。《寰宇记》卷107引《鄱阳记》云,“其山有石似墨臼”,旧名石墨山。唐天宝六年(747)敕改乐平山。②在今云南凤庆县西北十五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18顺宁府:乐平山“为郡之镇山

  • 基隆厅

    清光绪九年 (1883) 改鸡笼厅置,属台北府。治所即今台湾基隆市。光绪二十一年 (1895) 被日本侵占,于1924年设基隆市。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仍设基隆市。清光绪元年(1875年)于鸡笼港置

  • 上湖城

    明嘉靖二十四年(1545)置,属诏安县。即今福建诏安县东北上湖。明、清时为戍守要地。即今福建省诏安县东北寮上湖。明嘉靖二十四年(1545年)筑,为戍守处。

  • 筼筜港

    即今福建厦门市厦门岛西侧筼筜港。《明通鉴》 附编: 清顺治八年 (1651) 郑芝莞守厦门,清总兵马得功取厦门,“得功以岛屿孤悬,不敢留,出筼筜港”,即此。即今福建省厦门市筼筜港。《明通鉴》附编:清顺

  • 兴胜府

    元初置,治所在今内蒙古赤峰市东北。后改为高州。蒙古成吉思汗九年(1214年)升高州置,治今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东北哈拉木头。属北京路。十一年仍改为高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