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二二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独山

独山

①在今辽宁大连市金州区金州镇东北一百五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37金州卫 “大黑山” 条下: “卫东北百五十里,有独山,以挺然独秀而名。” 《新唐书·程务挺传》: 太宗征高丽,程名振“攻沙卑城,破独山阵,皆以少击众,号为名将”。即此。

②在今江苏无锡市西南十八里。独峙五里湖、太湖相通之口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25常州府无锡县: 独山,“锡山之脉南来,是中断,梁溪经其间入太湖,曰独山门,一名晋陵门。《志》 云,独山之北,与管社山相望,谓之浦岭门; 南与充山对峙,谓之独山门,梁溪经五里湖而西,由二门入太湖,为扼束之地,旧有官军戍守”。

③在今安徽凤阳县东数里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21凤阳县 “万岁山” 条下: “又有独山,观星台在其上。”

④在今安徽六安市西南独山镇东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6六安州 “武陟山” 条下: “又州西七十里有独山,其地平旷,一峰独峙。相传唐末淮南将唐景仁攻庐、寿,曾战于此。”

⑤在今浙江遂昌县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94遂昌县: 独山 “在县西 (北) 八十里。溪流环绕其下。一名天马山,又名赤壁山”。

⑥在今浙江平湖市东北。《清一统志·嘉兴府》:独山 “在平湖县东北三十里。上有烽堠。旧置盐场于此。下有独山塘”。

⑦一名独角山。在今江西波阳县西北。《寰宇记》卷107饶州鄱阳县: 独角山 “一名独山,在县西北一百五十里,高二十丈。昔有独角兽居此,故名”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85作 “独山”。

⑧即今山东巨野县东南三十里独山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33巨野县: 独山 “在县北 (据 《清一统志》 应为东南) 三十里。四野平旷,屹然中起,因名”。

⑨在今河南罗山县南五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50罗山县: 独山 “以突兀挺峙而名”。

⑩在今河南固始县南七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50固始县: 独山 “山高五里。岸然独立”。

(11)在今广西昭平县东北一百二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7昭平县: 独山 “亦曰独山岩。巍然特立,周围峭壁不可跻。其南一穴,深三十步,广二十六步,高千寻,可通山巅。寇起,居民缘梯而上,寇不敢犯”。

(12)在今贵州独山县南二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21独山州: 独山 “山尖圆高峻,无他山联属,因名”。州以此名。


村名。在浙江省遂昌县西南部、乌溪江东岸。属蕉滩乡。人口280。以村有独山得名。产稻、甘薯。公路通县城。独山中有小赤壁、栖灵岩、青霞岗、钓鱼台诸景及明建古井、石牌坊和清建南北寨门、寨墙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黄嵚山

    即黄钦山。在今陕西铜川市西北。即“黄钦山”。

  • 双峪岭

    在今甘肃定西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59安定县:双峪岭在“县南五十里”。

  • 大武山

    即太武山。在今福建龙海市东南。在台湾省本岛南部,屏东、台东两县交界处。北大武山海拔3090米,南大武山海拔2841米。为高山族排湾人主要聚居地,北大武山被其视为“灵山”。台湾最大降水区域,中心区年降水

  • 头陂镇

    即今江西广昌县西南头陂镇。明正统《建昌府志》卷9广昌县:“头陂墟市在新兴里。”清同治《江西全省舆图》卷3:广昌县西南有头陂汛。在江西省广昌县西部。面积198平方千米。人口2.4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头陂圩,

  • 界首村

    即今陕西绥德县东南界首。1939年西北革命根据地置河防县治此。

  • 阿难渠

    又名衡漳故渎。在今河北曲周县东南。《元和志》卷15洺水县:衡漳故渎“俗名阿难渠,……盖魏将李阿难所导,故名”。

  • 平乐府

    元大德中改昭州置,治所在平乐县(今广西平乐县)。明属广西布政使司,辖境相当今广西平乐、荔浦、蒙山、昭平、钟山、贺县及恭城、雷川、金秀三个瑶族自治县地。清属广西省。1913年废。元大德五年(1301年)

  • 玉涧

    在今江西峡江县西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7临江府:玉涧“出玉笥山, 回互纡曲,三十六涧之一也,下流入于峡江”。《清一统志·临江府》:玉涧水“在峡江县(今巴邱镇)东北”。

  • 吴王矶

    在今湖北武汉市汉阳城区东北。《舆地纪胜》卷79汉阳军:吴王矶“在大别山侧”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6汉阳县“凤栖山”条下:“《志》云,郡城东北有吴王矶,一名禹功矶,吴、魏相持时,皆以沔口为重镇。吴守此矶,以

  • 高浦

    即今福建厦门市西北高浦。明属同安县,置高浦巡司于此。万历九年 (1581) 移至白礁,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