琵琵川
①在今辽宁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南,为大凌河支流。《辽史·地理志》 利州阜俗县: “唐末,契丹渐炽,役使奚人,迁居琵琶川,统和四年置县。”即此。
②在今四川盐源县南。《资治通鉴》: 唐贞元七年 (791),“勿邓酋长苴梦冲,潜通吐蕃,扇诱群蛮,隔绝云南使者。韦皋遣三部落总管苏峞将兵至琵琵川”。胡三省注: “琵琶川在嶲州西南徼外。” 《方舆纪要》 卷74盐井卫: 琵琶川 “在卫南”。
①在今辽宁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南,为大凌河支流。《辽史·地理志》 利州阜俗县: “唐末,契丹渐炽,役使奚人,迁居琵琶川,统和四年置县。”即此。
②在今四川盐源县南。《资治通鉴》: 唐贞元七年 (791),“勿邓酋长苴梦冲,潜通吐蕃,扇诱群蛮,隔绝云南使者。韦皋遣三部落总管苏峞将兵至琵琵川”。胡三省注: “琵琶川在嶲州西南徼外。” 《方舆纪要》 卷74盐井卫: 琵琶川 “在卫南”。
①十六国前秦置,治所在今甘肃兰州市境内。《资治通鉴》: 东晋咸安元年 (371) 二月,“都督秦、晋、凉、雍州诸军事”。胡注: “前此未有晋州;凉之张氏分西平界置晋兴郡,秦盖于此置晋州也。”后废。②北
北宋乾德四年 (966) 升富义县置,掌煎盐事。治所在今四川富顺县。属潼川路。辖境相当今四川自贡市及隆昌、富顺两县地。太平兴国元年(976) 改为富顺监。北宋乾德四年(966年)以富义县改置,治今富顺
从山西忻县(今忻州市)经河边村(今定襄县东北河边镇)至甲子湾,再至窑头煤矿。全长61公里。为同蒲铁路支线。1934年动工修筑,次年建成。今称忻河线。
古玄水支流。在今河北迁安县东北。《水经·濡水注》: 温水 “出肥如城北,西流注于玄水”。即此。古今水系变迁多异,今已无法实指。
在南海中中国的中沙群岛内,位于中沙大环礁浅湖中部。东距屏南暗沙7.3海里,东北距漫步暗沙3.8海里。1947年公布名称为乐西暗沙。
北宋置,属任丘县。在今河北任丘市西。政和三年(1113)改为定平砦。
在今北京市海淀区圆明园遗址公园内。清《日下尊闻录》卷5:“圆明园水木明瑟之北稍西为文源阁,与文华殿后之文渊、避暑山庄之文津阁,皆以贮四库全书。”清咸丰十年(1860),为英法联军所焚毁。
为古九河之一。亦作钩般。又作钩股。在今河北东光县之南,山东德州市之北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 平原郡般县注: “师古曰: ‘ 《尔雅》 说九河云“钩般”,郭璞以为水曲如钩。’” 《清一统志· 武定府》: 钩
古名马訾水。一作鸭渌水,又名益州江。在辽宁、吉林东南部,今为中朝两国界河。源出长白山,西南流入黄海。唐杜佑 《通曲》 卷186高句丽: “马訾水,一名鸭绿水。……不色似鸭头,故俗名之。” 《隋书·宇文
在今甘肃武威市东南。《资治通鉴》:隋开皇二年(582),“突厥又寇兰州,凉州总管贺娄子干败之于可洛峐”。胡三省注:“山无草木曰峐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