北宋天圣六年 (1028) 置,属德顺军。在今宁夏西吉县东南硝河乡附近。《宋史·任福传》:康定二年 (1041),赵元昊谋寇渭州,“ (韩) 琦戒福等併兵,自怀远城趋得胜砦,至羊牧隆城,出敌之后”。即
古黄河支津。在今河南浚县西南。《战国策·燕策二》 苏代曰: “决宿胥之口,魏无虚、顿丘。” 据 《水经· 淇水注》: “淇水右合宿胥故渎,渎受河于顿丘县遮害亭东黎山西北会淇水处。” 东汉末,曹操开白沟
即今河北平乡县西十四里油召乡。清同治《畿辅通志》 卷51平乡县图: 东北有油召村。
亦作白翟。春秋时狄人之一部。其初分布在今陕西延长县一带,部分进入今山西西北汾水以西。春秋末期,其后裔鲜虞建立中山国。
即今湖北竹溪县西北竹溪河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9竹溪县:长望川在“县西三里。川深土美,一溪中出,即竹溪河也”。
南朝陈太建七年(575)置,治所在沅陵县(今湖南沅陵县西南)。隋废。大业初改辰州复置,治所在沅陵县(今沅陵县)。唐武德三年(620)废。南朝陈太建七年(575年)改通宁郡置,治沅陵县(今属湖南)。辖境
即今南海中中国西沙群岛之银屿。1935年公布名称为观察滩。1947年改名森屏滩。
唐开元十七年 (729) 置羁縻州,属黎州都督府。治所在今四川甘洛或汉源、石棉等县境。北宋以后废。
在今云南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东。《清一统志·武定州》: 普渡河 “在禄劝县之废石旧县东南,即螳螂川下流也。源自云南富民县流入,会掌鸠河之水,入金沙江”。金沙江支流。在云南省东北部。上源螳螂川出于滇池,北
明置,即今山西宁武县。《方舆纪要》卷40崞县:宁武关在“县西北百十里,北接朔州,南通静乐县界,旧为宁文堡,在今关城西一里,景泰元年(1450)创筑今关”。明景泰元年(1450年)筑,在今山西省宁武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