益寿塞
当在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或包头市境。《汉书·匈奴传》: 王莽始建国三年 (11),匈奴单于“遣左骨都侯、右伊秩訾王呼卢訾及左贤王乐将兵入云中益寿塞,大杀吏民”。
当在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或包头市境。《汉书·匈奴传》: 王莽始建国三年 (11),匈奴单于“遣左骨都侯、右伊秩訾王呼卢訾及左贤王乐将兵入云中益寿塞,大杀吏民”。
①北周天和元年(566)置,治所在嘉诚县(今四川松潘县)。辖境相当今四川松潘县境。隋开皇七年(587)废。②隋开皇七年(587)改邓州置,治所在尚安县(今四川南坪县西北)。《寰宇记》卷134文州:废扶
①元至正十七年(1357)朱元璋改常州路置,治所在武进县(今江苏常州市)。辖境相当今江苏常州、无锡、江阴、武进、宜兴等市县地。明永乐七年(1409)改为常州府。②清光绪十四年(1888)升长春厅置,属
1913年改禹州置,属河南豫东道。治所即今河南禹州市。1914年属开封道。1927年直属河南省。1988年改设禹州市。旧县名。1913年降禹州置,治今河南省禹州市城关镇。1988年撤销,改设禹州市。
即今广东顺德市东南小黄圃村。明弘治九年 (1496) 置巡司于此。清康熙六年 (1662) 裁,寻复置,小黄圃之东南为大黄圃,即今中山市北之黄圃镇。清设黄圃汛,有外委把总驻防,并建炮台于此。
在今北京市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1昌平州“白浮山”条:“《志》云,白浮堰在州东南十五里,起白浮村,至府西北三十五里之青龙桥,延袤五十余里。元至元中,郭守敬引白浮山诸水西折而南,经府西三十里之瓮山泊,流
即今山东青州市西南百里唐赛儿寨。《方舆纪要》卷35益都县:“明永乐中,妖妇(按指对农民起义的侮称)唐赛儿作乱,保据于此。”唐赛儿,山东蒲台(今滨州)人。明永乐十八年(1420)率众在此起义。石棚寨又名
在今河南孟津县东六十二里。《清一统志·河南府二》:叩马村“相传夷、齐叩马谏武王处”。
即今陕西山阳县东南漫川关。清雍正 《陕西通志》卷17: 僧道关 “南蛮王以僧道兵拒杨文广处。石门尚存”。
又作绛云弄山。在今云南会泽县西南。《清一统志·东川府》: 绛云露山 “在 (会泽)县西南二百里,与禄劝县接界。延亘三百里,尽于三江口。上多积雪,一名雪山。又名乌龙山。其顶有惠嫋湖。唐兴元中,异牟寻僭封
唐置,为党项羁縻府,属灵州都督府。其地当在今宁夏黄河两岸地。后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