碧湖镇
清置,属丽水县。即今浙江丽水市西南三十四里碧湖镇。清时有县丞驻此。
在浙江省丽水市莲都区西南部、大溪西岸。面积83.3平方千米。人口4万。镇人民政府驻碧湖,人口1万。因原名湖泊,湖水清澈,故名。1949年为碧湖镇。1950—1952年为丽水县人民政府驻地。1992年新合、石牛、平原三乡并入。地处碧湖盆地。为市重要产粮区。产稻、柑橘、乌桕、蚕茧和“碧湖仔猪”。有啤酒、印刷、家具、沙发等厂。为市西南部农副产品集散地。龙南公路经此,大溪通水运。名胜古迹有通济堰、保定古窑址。
清置,属丽水县。即今浙江丽水市西南三十四里碧湖镇。清时有县丞驻此。
在浙江省丽水市莲都区西南部、大溪西岸。面积83.3平方千米。人口4万。镇人民政府驻碧湖,人口1万。因原名湖泊,湖水清澈,故名。1949年为碧湖镇。1950—1952年为丽水县人民政府驻地。1992年新合、石牛、平原三乡并入。地处碧湖盆地。为市重要产粮区。产稻、柑橘、乌桕、蚕茧和“碧湖仔猪”。有啤酒、印刷、家具、沙发等厂。为市西南部农副产品集散地。龙南公路经此,大溪通水运。名胜古迹有通济堰、保定古窑址。
在今河南孟津县老城乡西雷河村旁。始建于东晋永和四年(348)。《易经·系辞》 中有“河出图”之说。“河图”出于黄河孟津段, 自今孟津县朝阳乡的卦沟村东北,经送庄乡负图村,白合乡的上河图、下河图村,至老
即今绿汁江。在云南楚雄彝族自治州东部。汉至南朝称即水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 秦臧县:“牛兰山,即水所出,南至双柏入仆,行五百里。”
一作绥安堡。明置,属宁夏中卫。即今宁夏中宁县治。1933年于此置中宁县。
①即今湖南通道侗族自治县驻地双江镇。清属绥宁县,置双江巡司。1951年划入通道县。1958年通道侗族自治县迁治于此。②即今四川潼南县西北双江镇。民国《潼南县志》卷1:双江镇在“县西二十里”。③即今四川
在今山东荣成市东北渤海中。《寰宇记》 卷20文登县: “岛上多海驴,常以八九月于此岛上乳产。皮毛可长二分,其皮水不能润,可以御雨。”
从吉林长春市至大赉 (今大安市)。全长213.6公里。系长白铁路的一段。日伪修筑。1935年建成。因长春是伪满洲国的 “新京”,故伪满称之为京大铁路。
一名晓羊江。在今贵州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北五里。下流入乌江。《清一统志·思南府》 引《贵州通志》: “其水发源不广,由山谷溪流所聚,至隘溪渡,汇丰乐河。或云源出华盖山,东北流入乌江。”
北周改新城郡置,属迁州。治所在光迁县(今湖北房县)。隋开皇初废。北周置,治光迁县(今湖北房县)。属迁州。辖境约当今湖北省房县与保康县相邻地区。隋大业时废。
即绛水。又名白水。源出山西绛县西北,西北流至曲沃县东注入浍水。《元和志》 卷12绛县:“绛水一名沸泉水,出绛山东谷,悬流奔壑,一十许丈,西北注于浍。”即“绛水(2)”。
①即古卢龙山。在今河北迁西县北。《清一统志·承德府一》:乌龙山“在府东南二百五十里。古卢龙山也。卢龙塞当在其地”。杨守敬《水经注疏》谓卢龙塞即“今潘家口”。②一名乌山。在今浙江建德市东北五十八里。宋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