祁连池
即天池。在今山西宁武县西南五十里管涔山上。《资治通鉴》:南朝陈永定二年(北齐天保九年,558),“齐主至祁连池”。胡注:“祁连池,即汾阳之天池,北人谓天为祁连。”
即“天池(1)(1)”。
即天池。在今山西宁武县西南五十里管涔山上。《资治通鉴》:南朝陈永定二年(北齐天保九年,558),“齐主至祁连池”。胡注:“祁连池,即汾阳之天池,北人谓天为祁连。”
即“天池(1)(1)”。
明、清蒙古诸部之一。明成化间(1465—1487),一些蒙古部落入居河套,达延汗置为右翼三万户之一的鄂尔多斯万户,称 “鄂尔多斯者,为汗守御八白室之人” (传成吉思汗死后于其地建陵,立白屋八间)。即以
即都江堰。在今四川都江堰市西岷江上。《元和志》 卷31导江县: 楗尾堰 “在县西南二十五里。李冰作之,以防江决。破竹为笼,圆径三尺,长十丈,以石实中,累而壅水。汉成帝时,瓠子河决,王延塞之,用此法也,
在今甘肃通渭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59巩昌府通渭县: 照城山 “在县城北。渭水土城西南二里有发云山,其高俯瞰城中”。
即今贵州江口县北太平河。 《方舆纪要》卷122铜仁府省溪司: 罗江在 “司北二里。 源出江头山,至司西二十五里,其流始大,东流合于铜仁江。水产金。或谓之省溪”。
在今江西万载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7袁州府万载县:多江“在县北七里。龙江、石洞二水相合后,溢流旁出,至此平浅,涸露小洲,三五纵横,支流合泒,因名。盖此龙河之别流也”。
在今安徽肥东县南十一里撮镇瑶岗村。为1949年3月以邓小平、陈毅为首的渡江战役总前委和中共中央华东局机关驻地。近年成立了渡江战役总前委旧址纪念馆。在安徽省肥东县撮镇瑶岗村。东有店埠河,南有淮南铁路和合
北宋置,属巨野县。在今山东郓城县西南。《宋史·河渠志四》:“五丈河下接济州之合蔡镇,通利梁山泊。”
在今陕西华县东北三里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 郑县: “东北三里有神台宫,本隋普德宫,咸亨二年更名。”
在今河南尉氏县东十五里。《清 一统志·开封府一》: 锦被冈 “以形似名,下有古黄河渡”。
在今台湾省台南市西北。连横《台湾通史·独立纪》:清光绪二十一年(1895), 日军侵台时,台湾军民迎战日军,“提督陈罗统翊安军备四草湖”,即此。原为岸外沙洲,今已陆化。镇海小学内有四草炮台等遗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