竹头市
在今湖南益阳市东南。《资治通鉴》:五代汉乾祐三年(950),楚马希萼争潭州,马希广遣将张晖屯益阳,希萼遣兵攻之,晖“遂自竹头市遁归长沙”。
在今湖南省益阳市东南。《资治通鉴》:五代汉乾祐三年(950年),楚马希萼争潭州,马希广遣将张晖屯益阳,希萼遣兵攻之,晖惧,“遂自竹头市遁归长沙”,即此。
在今湖南益阳市东南。《资治通鉴》:五代汉乾祐三年(950),楚马希萼争潭州,马希广遣将张晖屯益阳,希萼遣兵攻之,晖“遂自竹头市遁归长沙”。
在今湖南省益阳市东南。《资治通鉴》:五代汉乾祐三年(950年),楚马希萼争潭州,马希广遣将张晖屯益阳,希萼遣兵攻之,晖惧,“遂自竹头市遁归长沙”,即此。
①三国魏通称司隶校尉部为司州。西晋始正式定名,治所在河南尹(今河南洛阳市东北汉魏故城)。辖境相当今山西永和、汾西等县以南,沁水、阳城等县以西,陕西黄河、华山以东,河南卢氏、栾川、汝阳、新郑等市县以北及
战国秦筑,在今陕西西安市西北高低堡子村一带。为秦咸阳宫殿之一。《史记·樗里子甘茂列传》 载: 秦昭王七年 (前300),“樗里子卒,葬于渭南章台之东”。又,同书 《廉颇蔺相如列传》: “秦王坐章台见相
一曰白马强镇监军司。西夏置,治所在今内蒙古阿拉善左旗北吉兰泰盐池附近。元废。又作白马强镇监军司。西夏时置,治今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左旗北巴颜吉兰泰附近。元时废。
指安徽省南部。今通称安徽长江以南地区。1941年国民党第二次反共高潮期间,在安徽泾县茂林地区伏击北上抗日的新四军,除千余人突围外,八千余人壮烈牺牲,史称 “皖南事变”。地区名。指今安徽省长江以南部分。
明洪武二十七年(1394)置,属赤水卫。治所在今贵州毕节市北层台乡。后废。明洪武二十七年(1394年)置,治今贵州省毕节市北。后废。
即今四川资中县西北甘露镇。清光绪《资州志》卷3:甘露场“在州西北五十里”。场以寺名。今寺有明建大雄宝殿及壁画。
唐开元五年(717)置,属陇右节度使。驻地在今青海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西北。《资治通鉴》:唐开元二十七年(739),“吐蕃寇白草、安人等军,陇右节度使萧灵击破之”。胡注:“疑白草军当作白水军。”宝应元年
在今江苏扬州市西南。《舆地纪胜》卷37扬州:玉钩亭,“元和中,李夷简建,名曰玉钩亭。皇甫湜作记”。
①西汉元朔二年(前127)置,治所在九原县(今内蒙古乌拉特前旗东南黑柳子乡三顶帐房村古城)。辖境相当今内蒙古后套以东,阴山以南,包头市以西和达拉特、准噶尔等旗地。东汉末废。前秦复置,后废。②西魏改大兴
在今江西星子县西北码头镇旁。清同治《江西全省舆图》卷14南康府星子县:“又出北门五里至五里牌,迤西行五里至马头岭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