筋竹山
在今湖南汝城县东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82桂阳县: 筋竹山在 “县东北七里。峰峦耸峙,竹木蓊郁,重冈复水,回抱左右”。《清一统志·郴州一》谓筋竹山在县东北五十里。
在今湖南汝城县东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82桂阳县: 筋竹山在 “县东北七里。峰峦耸峙,竹木蓊郁,重冈复水,回抱左右”。《清一统志·郴州一》谓筋竹山在县东北五十里。
战国时期关中平原上最早兴建的人工灌溉渠道。自今陕西泾阳县西北仲山下,分泾水东流,历今三原、富平、蒲城诸县境注入洛水。《史记·河渠书》: 秦王政元年 (前246),“韩闻秦之好兴事,欲罢之,毋令东伐,乃
亦作德勒恩、德楞。清置,属三姓副都统。在今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黑龙江下游卡尔吉。清萨英额《吉林外纪》8:清规定“齐集以上者,俱赴三姓城交纳贡皮,领取赏物。齐集以下者,俱在三姓城东北三千里德勒恩地方
在今江苏吴县西南。南宋范成大 《吴郡志》卷8: “香水溪在吴故宫中,俗云西施浴处,人呼为脂粉塘。吴王宫人濯妝于此溪,上源至今馨香。” 《明一统志》 卷8苏州府: 香水溪 “在府城西二十七里。源自光福塘
原属土谢图汗部,清雍正九年(1731)改属赛音诺颜部。旗府驻地在今蒙古国后杭爱省温都尔乌兰一带。
①即清明门。汉长安城东面中门。在今陕西西安市西北南玉女村北。王莽改名宣德门。②北宋东京 (今河南开封市) 皇城中南门,为正门。一称宣德楼。《宋史·地理志》: “宋初,依梁、晋之旧,名曰明德,太平兴国三
亦名南池。在今四川阆中市东南十五里七里镇。《汉书· 地理志》 阆中县: “彭道将池在县南。” 《寰宇记》 卷 86 阆中县: 彭道将池,“ 《郡国志》 云: 彭道鱼池在州西南。《四夷述记》云: 州东南
隋开皇元年 (581) 改楚州置,治所在巴县(今四川重庆市)。《元和志》 卷33: 渝州 “因渝水为名”。大业三年 (607) 改为巴郡。唐武德元年 (618)复改为渝州,天宝元年 (742) 改为南
即古钩盘河。《后汉书·公孙瓒传》: 瓒“出军屯槃河”。注: “槃即 《尔雅》 九河钩槃之河也。其枯河在今沧州乐陵县东南。”
在今河南永城县东南。《新唐书·康承训传》: 唐咸通十年 (869),康承训攻庞勋义军,庞勋将 “王弘立度睢,围新兴、鹿塘”。即此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50永城县: 鹿塘寨 “在县东南”。在今河南省永城市东
清乾隆二十五年(1760)置,为直隶厅,属甘肃省。治所即今新疆乌鲁木齐市。三十八年(1773)改为迪化州。清乾隆二十五年(1760年)置,治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。直隶甘肃省。三十八年降为迪化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