罗目江
即今四川峨眉山市南之临江河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146嘉定府: 罗目江 “出峨眉山麓,右溪自小天池以东,左溪自黄茅平以北,直罗目县治之上五里。水石之胜,怪怪奇奇,自是合二溪之委是为江”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72峨眉县: 罗目江 “在县西。出峨眉山麓,右溪自小天池以东,左溪自黄茅平以北,至罗目废县,合二溪之委为江,水石甚奇险,下流入于阳江”。
即今四川峨眉山市南之临江河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146嘉定府: 罗目江 “出峨眉山麓,右溪自小天池以东,左溪自黄茅平以北,直罗目县治之上五里。水石之胜,怪怪奇奇,自是合二溪之委是为江”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72峨眉县: 罗目江 “在县西。出峨眉山麓,右溪自小天池以东,左溪自黄茅平以北,至罗目废县,合二溪之委为江,水石甚奇险,下流入于阳江”。
在今越南河山平省石室县。《寰宇记》卷170交州:龙编县有“佛迹山”。《明一统志》卷90安南:佛迹山“在交州府石室县。上有巨人迹,下有池,景物清丽,为一方胜概”。
即今广东梅县东北松口镇。明置丰顺巡司于此。清设州同。光绪 《嘉应州志》 卷1: 松口堡“距城一百里。有州同、巡检驻扎衙署。有松口墟市”。
即今河南洛阳市西南三十八里延秋村。清乾隆《洛阳县志》卷2:西南有延秋镇。
在今浙江桐庐县东北分水江入富春江处北岸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8严州: 桐君山 “在桐庐。有人采药结庐桐木下,人问其姓,指木示之,因名山曰桐君山”。古称浮玉山、小金山。在浙江省桐庐县城北,富春江与分水江交汇
1933年12月川陕革命根据地置,治鹰嘴岩 (今四川旺苍县东北英萃镇)。1935年4月废。旧县名。川陕苏区设。1933年由广元县鹰嘴岩一带析置,治今四川市旺苍县鹰嘴岩。1935年春红军北上后撤销。
亦称晋冀鲁豫边区。位于同蒲路以东,津浦路以西,陇海路以北,正太 (今石太)、德石路以南的广大地区,包括太行、太岳、冀鲁豫、冀南四个区。1937年11 月,八路军第一二九师进入太岳和太行山区,开展游击战
战国燕邑,在今河北晋州市西五里鼓城村。《战国策·燕策三》:燕使者见秦王曰,“臣闻全赵之时,南邻为秦,北下曲阳为燕”,即此。汉置下曲阳县。古邑名。战国燕邑,后属赵。在今河北省晋州市西鼓城。《战国策·燕策
在今新疆昭苏县西南特克斯河北。清徐松《西域水道记》 卷4: “格登本山名。准语,格登,脑后骨高之象,山形拱起如脑骨然,故名。” 《清高宗实录》 卷490: 乾隆二十年 (1755),清军进占伊犁,“达
即今江苏睢宁县西北九十里曲头。《明史·河渠志一》:嘉靖三十一年(1552),“总河副都御史曾钧上治河方略,乃浚房村至双沟、曲头,筑徐州高庙至邳州沂河”。
明成化中置,属大嵩卫。即今山东乳山市东南海阳所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