苇谷水
在今陕西富县南。《寰宇记》卷35鄜州三川县:苇谷水,“《水经注》: 自苇谷东南流入三川”。《清一统志·鄜州》:苇谷“在州南五里。多葭苇”。
在今陕西富县南。《寰宇记》卷35鄜州三川县:苇谷水,“《水经注》: 自苇谷东南流入三川”。《清一统志·鄜州》:苇谷“在州南五里。多葭苇”。
在今山东邹城市西南五十二里。《诗经·鲁颂·閟宫》:“保有凫、峄。”凫即凫山。光绪《山东通志》卷24谓应是《魏书·地形志》 高平郡高平之承雀山。《元和志》卷10邹县下载:凫山“在县东南三十八里”。而《山
即蒙古扎萨克图汗部中左翼右旗。旗府驻地在今蒙古国库苏古尔省新依德尔北。
古国名。即今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西岸的巴鲁斯。一说班卒可能为Panchur的对音,据元汪大渊 《岛夷志略》 记,当在今马来西亚马来亚西岸。
唐贞观六年 (632) 置,属越州。治所在今广西北海市境。八年 (634) 属廉州,十二年(638) 废。古县名。唐贞观六年(632年)置,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合浦县南。属越州(后改为廉州)。贞观十二年
即今辽宁辽中县南于家房镇。清光绪《奉天全省地舆图说图志》辽阳县图:西南有于家房。民国熊知白《东北县治纪要》辽宁辽中县:“于家房子距浑河右岸约五里,其西十五里达辽河。”
清内蒙古六盟之一。崇德至顺治年间,清廷先后将蒙古科尔沁、郭尔罗斯、杜尔伯特、扎赉特四部编分为十扎萨克旗,共为一盟,隶理藩院。会盟地定于科尔沁右翼中旗的哲里木,故名。盟境约当今内蒙古兴安盟、哲里木盟大部
唐贞观二十三年 (649) 以郁射施部置,初隶定襄都督府,后属桑乾都督府。为羁縻州。当在今内蒙古乌兰察布盟东南部或河北省西北境。唐羁縻州。贞观二十三年(649年)以突厥郁射施部置,属桑干都督府。确址不
在今吉林长白朝鲜族自治县西,对岸为朝鲜境。清张凤台《长白征存录》卷3:“大小冷沟子,改名景和乡。沟与韩国黑河对口。黑河即长津江,为咸兴南道最大之水。”
在今四川旺苍县南。《宋史·王全斌传》:乾德二年 (964) 伐蜀,“全斌由罗川趋深渡,与(崔) 彦进会”。
1942年改安化管理局置,属广东省。治所在吉田(今广东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)。以在连县之南而得名。1940年迁三江镇(今连南瑶族自治县)。1953年改设连南瑶族自治区。1955年改为连南瑶族自治县。旧县